一、互動是什么
雙方或多方的交流就是互動。幼兒園里常見的互動就是言語的互動。具體模式大多為提問——回答——回應。
二、良好的談話,聽是基礎
良好聽的習慣是從有聽的愿望開始的。
1.孩子語言的年齡特征。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語言有著不同的特點,吸引他們的語言也各不相同。大班孩子更加偏愛的語言是富有邏輯性的,即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吸引小班孩子的語言是有情景性的。而中班孩子的心理特征介于這兩者之間,有時候像小班那樣需要情景,有時候又像大班那樣需要邏輯。
2.教師的語言魅力。教師使用動聽的語言,能夠促進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決定教師語言魅力的素質(zhì)有:音質(zhì)、語言節(jié)奏、語言氣質(zhì)。主張用多變的語氣,來配合不同的教育情景——多變的教學內(nèi)容是需要用多變的語言氣質(zhì)來表達。
3.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擁有豐富語言的表達者,總是容易吸引聽眾。總能選擇合適的角度、合適的時間把話說到別人心窩里。
4.師幼互動中不說的話無法改變事實的話不說。會造成分化效果的話不說。會傷人自尊的話不說。
三、良好的談話,說是目的
讓孩子說話,首先要有話題。
1. 提問適合時宜的提問,能使孩子產(chǎn)生學習的動機。在教學活動中,融合地運用各種提問類型,比較生動,應該注意:
(1)提問應有思考的空間。
(2)提問應關注想象。
(3)提問應引導推理。
(4)提問應有雙向互動。
2.回應
(1)展現(xiàn)——讓孩子展現(xiàn)已有的經(jīng)驗和感受。
這時的互動,一定是在老師的心意里的。比如;老師問“哪里有樹?”孩子回答“公園里有樹……馬路邊有樹……”這樣的互動,幾乎是每個執(zhí)教者所期待的。這時的回應只需應允和贊許,最忌啰唆。而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活動中會不知不覺地啰唆,過多平行語言的重復,會顯得拖沓不干脆。
(2)梳理——幫助孩子削枝強干,突出主題。
這時的互動,基本上不是老師心里預設的答案,而使教學現(xiàn)場大為糾結。這時的回應,需要老師用足熱情,來理順這些糾結。
當老師問“哪里有樹”,一個孩子回答“就是有很多花,很多草,很多樹,還有很多動物的地方有樹。”老師幫忙梳理,哦,你說的是森林里有很多樹。
老師的梳理,幫助孩子有效地表達。
老師的梳理,幫助孩子確立繼續(xù)的信心。
老師的梳理,幫助孩子集中思維。
梳理,使老師在解除一個個糾結、撫平一個個沖突中,表現(xiàn)出良好的師幼互動。
(3)提升——歸納孩子的經(jīng)驗,做有目的的提升。
這時的互動,大多是為了體現(xiàn)教育主旨的。所以,我們可以偏執(zhí)地認為;回應的是否有效,就看提升的是否有效。
高效的提升,需要教師將孩子的回答與活動目標相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越緊密,提升得就越有效。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了解孩子語言的年齡特點,用動聽的語言,促進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這就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語言修養(yǎng)。適合時宜的提問也可以讓孩子產(chǎn)生學習動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融合運用各種提問,對于孩子回答所做的回應也要有所展現(xiàn)、梳理和提升。讓師生互動地對話關系,早日呈現(xiàn)出相互作用,相互依托,平等交往,相映成趣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