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育學家普遍認為,沒有良好的品質(zhì),就沒有優(yōu)秀的人才。幼兒期是良好品質(zhì)形成的初始期,家庭、社會、群體給孩子的每一個烙印,都會對成年后品德的確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1.培養(yǎng)閱讀興趣
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是孩子6歲前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有的孩子上小學后,數(shù)學成績不好,究其原因,卻是因為讀不懂題。閱讀能力不僅關(guān)系其它學科,更能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遠見、會思考,內(nèi)心豐盈的人。
家長應該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及年齡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繪本,每天約定一個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共享閱讀樂趣,并通過故事中的具體形象,為孩子織就一張美麗的網(wǎng),讓他們在漫長人生旅途中保持著純真、樂觀的心態(tài)。
2.多讓孩子動手“試試看”
家長千萬別小看孩子黏乎乎的手工作品或者“四不像”的涂鴉,這些剪剪貼貼、涂涂畫畫不僅是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最佳展現(xiàn)方式,更是對他們小手肌肉功能的必要鍛煉。
這種訓練能很好地鍛煉孩子的肌肉和筋骨,促進手部精細動作的發(fā)展,給孩子上學后“寫字”這項任務提供一定基礎(chǔ)。同時,手部精細動作的強化還能促進大腦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孩子細心、觀察力和分辨相似事物的能力。
3.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小學每節(jié)課時長約為45分鐘,相比幼兒園時間更長,對孩子的注意力要求更高。很多一年級的孩子上課時坐不住,無法集中精神聽講,喜歡左顧右盼,就是缺乏專注力的表現(xiàn)。
幼兒階段的注意力,主要靠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帶孩子做運動、陪孩子玩注意力的游戲來提高他們專注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控力,提前養(yǎng)成高效的學習習慣。
4.激發(fā)孩子的探究欲
???????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這種寶貴的探索欲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礎(chǔ),是學習和成長的不竭動力。面對孩子的“為什么”時,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不如一起查閱資料,或者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知識;面對孩子的“我不會”,不要急著代替包辦,不妨鼓勵換個角度、換種方式重新思考……比起大腦中機械記憶的公式和漢字,這些才是讓孩子受益終身的寶貴財富。
5.讓孩子懂得交往
鼓勵孩子積極與他人交往。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幼兒園或?qū)W校的各項集體活動,讓孩子和鄰居的孩子友好相處,使孩子學會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厚的態(tài)度對待同伴,并能關(guān)心他人,懂得尊重別人的權(quán)益,諒解別人的失誤。
爸爸媽媽應常和孩子交談。這樣能使孩子逐漸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理解對方,合理地認識事物;培養(yǎng)孩子具備有了成績不驕傲,有了缺點不自卑,有了困難不退縮的心理品質(zhì)。
?當然,良好的品質(zhì)與個性,可激發(fā)兒童學習、鍛煉的自覺性和踏實刻苦的精神。年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有著重大的影響,身教大于言傳,年輕的父母們要從自身做起,要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