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學習,構建園本教研共同體
時間:2009-02-17
來源:
作者:
點擊:次
我園作為全國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點園,在兩年的研究過程中,實施的課程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要求教師的角色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即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yōu)橛變簩W習的支持者和共同建構者,從教育活動的執(zhí)行者轉變?yōu)榻逃龑嵺`的研究者,這些變化,需要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園將提高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水平的重點移置于“幼兒園園本教研”。在實施園本教研過程中,我們以案例學習為基礎,注重構建以教師為主體,以專業(yè)研究人員和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骨干教師為引領的園本教研共同體,通過近年的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從強調“標準化”到強調“情景化”
我園與其他幼兒園一樣,在培養(yǎng)幼兒園教師的過程中,也曾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我園教師進行提高學歷層次及職后培訓。這樣做,對于提高我園教師的基本素質和教學技能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大部分教師在接受學歷教育和職后培訓以后,往往也難以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教育、教學中去。不少教師似乎已經能夠“頭頭是道”地講述一些教育理論了,但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他們卻不知應該如何去做,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分析其中的原因,我們發(fā)現(xiàn),學歷教育和職后培訓基本上都是以一些人為的標準為依據(jù)設計課程和實施教學的,旨在傳遞一些普適性的原理、規(guī)律、策略和方法,而教師面對的卻是復雜的、不可預測的情景,對這些情景的把握,不是運用這些普適性的原理、規(guī)律、策略和方法所能奏效的。
在反思以往教師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我們將重心放置于以案例學習為基本形式的幼兒園園本教研之上,讓教師在案例學習中去剖析,去解讀,去反思,去研究,去對話,去建構自己的實踐知識及教學經驗。從強調“標準化”到強調“情景化”的過程,反映了我園教師這些年來教育的特征。
教師對話的平臺--基于案例的反思和研究
我園的教師用于進行園本教研的案例,都來自平時教師們組織的教育活動,主要是兩大類教育活動案例,一類是以教師預設為主的集體教學活動案例,另一類是幼兒自發(fā)、自主、自選的活動案例。(小班綜合活動――青蛙戲水就是我園開展的以教師為主的集體教學活動)
主要過程:
1、 開始部分,教師帶孩子聽音樂做準備活動。
2、 聽音樂,感受音樂中風聲的變化。
3、 引導孩子說一說聽到音樂中風聲不同的變化,荷葉是怎樣擺動。
4、 教師引導孩子們以小組的形式探索荷葉在不同風聲中的擺動。
5、 教師以集體的形式再次探索風中大荷葉是怎樣擺動的。
6、 教師向荷葉上拋氣球(以示露珠)充分調動孩子們去探索。
7、 活動結束,教師用提問:“下雨了怎么辦?”不斷激發(fā)孩子積極思考,在游戲的高潮中活動結束。
在對我園李艷老師執(zhí)教的小班教學活動《青蛙戲水》進行分析和研究過程中,教研活動的參與者從5個方面對活動過程進行了反思,它們是(1)兒童在學習嗎?(2)兒童在學什么?(3)兒童是如何在學習的?(4)教師期望兒童得到什么?他們是否已經得到?(5)兒童得到了什么教師并沒有期望他們得到的東西?教師們和研究人員從不同的視角挖掘了活動本身所存在的價值。
例如,從建構主義的立場上來分析,這個活動能有益于
幼兒獲取有關布塊、氣球等物體性質的經驗;
幼兒獲取了有關聲音的強弱與拋甩布塊動作大小(聲音的強弱與氣球飛的高低)等之間的關系的邏輯數(shù)理經驗。
幼兒在與同伴的合作過程中獲得活動的快樂的體驗。從行為主義的立場上來分析,還能讓幼兒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指令完成了各種動作要求;
幼兒學習了準確地運用大小不同的揮動布塊的動作,表現(xiàn)荷葉隨風擺動和露珠滾動的現(xiàn)象;
幼兒能遵守集體活動的規(guī)則等等,要強調的是:這個活動的這些教育價值是設計和實施這一活動的教師原本沒有想到的?;顒訁⑴c者集思廣益,從各個角度對《青蛙戲水》這一案例的剖析,其目的并非是為了完善這個活動本身,而是為了讓每個教研活動的參與者都能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并能聽取他人的聲音,從而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教育智慧。
由于這個案例出自于教師們十分熟悉的教育、教學實踐,因此,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反思和研究始終是與他們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聯(lián)結成一體的,那就是說,教師的反思和研究是以解決他們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fā)點和歸宿的。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