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4-02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兒童用藥最易犯的10個錯誤
2014年04月02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報
冀連梅 (北京和睦家康復醫(yī)院藥房主任,微博40多萬粉絲,著有《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
3月18日,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辦公廳發(fā)布《關(guān)于陜西、吉林兩地個別幼兒園違規(guī)開展群體性服藥事件的通報》,禁止越權(quán)組織幼兒及中小學生服藥。
近期,各地曝出的幼兒園噴醋、喂板藍根水、喂食利巴韋林等抗病毒類處方藥……初衷都是為了防病,以確保出勤率。那么,小兒常有的發(fā)燒、感冒、手足口等疾病,都能用藥預防嗎?每當孩子不適,家長常用的那些小藥就沒有問題嗎?讓我們聽聽藥學專家怎么說——
錯誤一:給孩子防病
藥品是把雙刃劍,用對癥是藥,不對癥是毒!西安的幼兒園只是冰山一角,那些晨檢時集體給孩子們噴病毒唑(利巴韋林),喝板藍根、噴口腔消毒液的幼兒園老師們,是什么讓你們相信這些藥物會有預防流感病毒的作用?除了疫苗,世上沒有神奇的預防流感病毒的藥物,對藥品要心存敬畏! 很多家庭常備板藍根,認為在流感流行季節(jié),給寶寶喝能預防感冒,但板藍根也是藥,不要隨便給孩子吃藥。
俗話說“要得小兒安,三分饑和寒”,平時經(jīng)常堅持耐寒鍛煉,有利于增強抗病能力。強迫進食,也容易出現(xiàn)積食感冒。
錯誤二:買朋友推薦的
現(xiàn)在很多家長喜歡私下交流育兒經(jīng),對朋友推薦的用品、藥物等非常信賴。冀連梅提醒家長,不要輕信朋友或熟人的推薦,私下給寶寶服用某些藥物。因為每個寶寶的狀況不同,生病的原因也不-樣,應該由醫(yī)生判斷病人病情后確定需要用哪些藥。
錯誤三:濫用抗生素
一些家長隨意給孩子使用頭孢、阿奇霉素等處方藥;還有人隨意將阿莫西林等處方藥當“消炎藥”分享給別人……事實上,濫用抗生素將增加抗生素耐藥的幾率,導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時,抗生素不再起作用。但近年來提醒多了,有些家長又一味地拒絕使用抗生素。冀連梅提醒家長,應該理性看待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是處方藥,不贊成家長自作主張給孩子使用,但如果就診時,醫(yī)生明確診斷是細菌感染并且開了抗生素,就應當遵醫(yī)囑足量足療程服用,而不應當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絕。
對于抗生素的使用,還有一些需注意的:1.沒用夠療程也容易導致細菌耐藥,所以不能病好了立刻停用。而且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感染是個逐漸起效的過程,大概需要2 -3天才能看出效果,并不是吃了一個劑量就能立竿見影,因此不要隨意停用或頻繁更換抗生素。2. 抗生素沒有誰比誰更厲害一說,不同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不同的抗生素針對不同的致病菌。不要一進醫(yī)院就要求醫(yī)生開三代頭孢。
錯誤四:迷信中藥無毒無副作用
西藥是經(jīng)過臨床試驗才批準上市的,因此試驗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都會在藥品說明書中注明。中藥沒有特別嚴格的臨床試驗,因此藥品說明書里的不良反應通常注明“尚不明確”,但這只表明沒有可參考的臨床數(shù)據(jù),不代表安全。100%植物來源的藥物并不代表100%安全。提醒家長們不要隨意給孩子吃所謂的“小中藥”來強身健體,要牢記“是藥三分毒”的古訓。
錯誤五:中西藥混吃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覺,以為藥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藥加西藥,多種藥一起服。事實上,無論中藥還是西藥,絕大多數(shù)藥物進入體內(nèi)要經(jīng)由肝臟代謝滅活,腎臟排泄清除。由于兒童的肝腎功能還不健全,因此應盡量避免多種藥物同時服用,造成肝腎損傷。
如果病情需要多藥同服,也應該知道如何正確服用。例如,當需要中藥和西藥同服時,我們—般建議服用兩種藥物的間隔時間至少1個小時。多種藥物同時服用時,還需注意各藥物的有效成分,以免重復用藥,加重不良反應。例如,退燒用對乙酰氨基酚,但這個成分同時也存在于許多復方感冒藥中,如果退燒的同時還服用復方感冒藥,就有可能導致對乙酰氨基酚過量,由此造成肝損傷。再例如抗過敏的撲爾敏,這個成分在很多復方感冒藥里存在,成分列表里可能寫的是氯苯那敏,如果家長們不知道撲爾敏的成分就是氯苯那敏,給孩子服撲爾敏的同時,也服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藥,很容易造成撲爾敏過量,導致孩子昏睡不醒,嚴重者可造成意識喪失。
錯誤六:成人藥孩子也能吃
有的家長會給兒童服用自己服過覺得有效的藥物,并按成人劑量減半,他們認為只要劑量減半就不會有問題。冀連梅提醒,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按成人劑量減半給兒童用藥是不科學的。
兒童肝臟還沒發(fā)育成熟,對藥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同時,兒童的腎臟仍處于生長發(fā)育之中,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另外,兒童大腦的血腦屏障功能還沒發(fā)育完全,還不能阻止某些藥物對大腦的傷害。因此,不能給寶寶隨意服用成人藥物,即使減少劑量也不行。
錯誤七:弄錯劑量
藥品有不同的劑量單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時候,—些醫(yī)生還喜歡用簡寫,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提醒家長們仔細識別。例如,抗過敏的西替利嗪滴劑,2歲以下兒童每次的劑量是0.25ml(相當于2.5mg),有些醫(yī)生喜歡寫2.5mg,如果把這里的2.5mg錯看成2.5ml,那給孩子服用的量就達到中毒量了,嚴重者會導致兒童死亡。美國報道過這樣的例子。泰諾林在中國市場上有兩個濃度的產(chǎn)品,混懸劑的藥物濃度是l60mg/5ml,而滴劑是500mg/5ml,如果家長不仔細核對濃度,很容易給錯劑量。去年6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就已經(jīng)要求泰諾林生產(chǎn)商將這兩種劑型統(tǒng)一成l60mg/5ml,美國市場不再有500mg/5ml的劑型。在中國還沒有這樣的措施,因此建議家長們在家里只備一個濃度的泰諾林。
錯誤八:搞混藥名,看錯包裝
“國家用藥錯誤報告項目”統(tǒng)計顯示,將近1/4的用藥錯誤因搞混藥名所致。例如,用于兒童退燒的泰諾林和用于兒童感冒癥狀的泰諾。泰諾林是單—成分的藥品,有效成分對乙酰氨基酚。泰諾(酚麻美敏)是復方成分藥品,含4種成分,除了對乙酰氨基酚外,還含鹽酸偽麻黃堿、氫演酸右美沙芬和馬來酸氯苯那敏?,F(xiàn)在不主張給兒童使用復方感冒藥,因為兒童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只需用退燒藥將體溫控制在38.5℃以下,一般5 -7天就可自愈。對于兒童高燒不退,我們—般建議使用泰諾林,如果搞混藥名選了泰諾,則可能燒沒退下來,反倒給兒童帶來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不利于恢復體力,反而使病程延長。
藥品包裝目似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同一家藥廠生產(chǎn)的不同藥品。例如,兒童常用藥泰諾林滴劑、美林滴劑和艾暢滴劑,是同一個藥廠生產(chǎn)的3種不同藥品,但最近發(fā)現(xiàn)它們的外包裝越做越像,不僅是尺寸大小相似,連顏色都趨于一致。所以,家里備了同一藥廠不同藥品的家長也需格外小心,給孩子用藥前切記仔細核對,必要時找人核對,以免拿錯而給錯藥物。
錯誤九:保健品當糖吃
不少家長怕孩子缺維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選擇給兒童服保健品。為了在口味上吸引兒童,保健品廠家把產(chǎn)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于不少孩子把保健品當糖吃。例如,不少媽媽給孩子“海淘小熊糖”,這是一種兒童型多種維生素,口味好而且外形可愛,孩子們很愛吃。國外有多個小熊糖服用過量的案例報道,都是趁父母不注意時兒童誤服的。提醒家長們保健品吃多了也會中毒,要告訴孩子這不是糖,要把保健品放在兒童夠不到的地方或鎖進柜子里。
錯誤十:洋貨一定好過國貨
很多家長選擇海淘藥品,這里面其實有很大風險。1.由于語言障礙,很多家長無法了解海淘藥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比如小蜜蜂紫草膏,商家可能會夸大它的療效,說成是可以吃的萬用藥膏。但實際上,它在美國的適應癥是提神醒腦、緩解疲勞,使用人群是2歲以上,每日最多3- 4次,2歲以下使用要咨詢醫(yī)生。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科植物,FDA曾就它的口服補充劑發(fā)出過肝毒性的警告,不含外用劑型,因此外涂要避開潰破的皮膚才不會有肝毒性。
其二,由于網(wǎng)上商家缺乏監(jiān)管,很難保證藥品質(zhì)量,也很難及時獲得藥品的不良反應信息。例如有人海淘了緩解出牙不適的藥膏,成分列表里含苯佐卡因。事實上,因這個成分可能會引起嚴重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癥,中國的藥品監(jiān)管部門和美國的FDA都曾經(jīng)向公眾發(fā)過警告,禁止將含此成分的藥膏用于2歲以下兒童。
?。ū疚恼碜约竭B梅微博,更多安全用藥知識,可參見《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
核心提示
1.兒童各個器官組織發(fā)育尚未成熟,,對藥物的反應與成人不同。
2.家長要注意:處方藥是必須憑執(zhí)業(yè)醫(yī)師處方,才可購買和使用的藥品;非處方藥標有“OTC”專用標識,但嬰幼兒也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3.盡量選用兒童劑型,如無兒童劑型,不能擅作主張把成人藥減量服用。
4.家長為兒童用藥前,必須閱讀藥品說明書,注意藥品有效期。
5.提倡“能口服不靜滴”的原則,不要盲目靜脈用藥。
6.是否用抗菌藥物,必須遵醫(yī)囑。使用時在醫(yī)生指導下足量、足療程。
7.兒童用藥后,家長應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一旦發(fā)生不良反應,要及時攜帶服用藥品咨詢醫(yī)生。
8.家中藥品要妥善存放,謹防兒童接觸,以免發(fā)生誤服中毒事故。一旦誤服或服藥過量,需攜帶藥品及包裝盡快就醫(yī)。
9.使用營養(yǎng)素補充劑,應視兒童營養(yǎng)缺失情況科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