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11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01
我一個女友有兩個孩子,姐姐有8歲多,弟弟2歲多,作為一個二胎家庭,女友常常跟我們曬幸福,姐姐如何愛弟弟,姐弟如何友愛又如何有伴,真的是羨煞旁人。
直到有一次,我去女友家,見到了姐姐的高情商,我才知道女友并無言過其實。
一進家門姐姐便給我端茶遞水,與此同時還照顧著在一旁左右瘋跑的弟弟。我給姐弟兩人分別帶了份禮物,送給姐姐的是學習點讀機,結果被一旁的弟弟哭鬧著搶著要,我本以為姐姐會哭天搶地的不愿意,但她只是皺了兩下眉頭,便讓給弟弟了。
末了,提到了點讀機,姐姐說,“謝謝阿姨送給我的禮物,我很喜歡,但是弟弟想要,我要分享。”
女友說,姐姐是一個很乖情商很高的孩子,很少讓她操心,知道爸爸媽媽工作很忙,常常加班加點到很晚,又加上弟弟是一個高需求的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里無暇顧及太多。所以,不僅學習不讓她操心,還能幫她照看弟弟,其實有時候也很心疼姐姐。
在女友家將近一天的時間里,看著姐姐懂禮貌、不爭不搶、幫大人忙、強忍著分享、小心翼翼的眼神。同樣作為一個女孩媽媽,我心里是別有一番滋味。
02
總能聽得到很多聲音說:
“寶貝真乖,今天把飯都吃完了。”
“你乖乖的,我就給你買玩具。”
“你家孩子真乖。”
“這孩子情商真高。”
“乖”“情商高”仿佛成了大人對孩子的最高贊譽,而對應的不聽話、不乖,就不是好孩子。
如果問你,“你希望孩子乖一點還是熊一點?”“你希望孩子情商高一些還是低點?”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不假思索的說,“當然是希望乖一些,情商高一些啊!”
但如果告訴你:
某種程度上的情商高和乖=順從、拘謹、保守、討好、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熊=真實、挑戰(zhàn)、有主見、有想法、有創(chuàng)造力
你還會覺得乖孩子和情商高的孩子就一定好,“熊”孩子就一定差嗎?
03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 ,我們這一代人,幾乎都是聽著“乖”和“懂事”這兩個詞長大的。一直不敢承認,我本人其實從小就深深的受到這兩個詞的束縛。那時候,我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因為我“體諒父母、懂事、從不亂要東西”。
今年我已經(jīng)年過30,但到現(xiàn)在我都忘不了的是,我10歲的時候,爸媽帶著我和表弟一起逛街,表弟哭著鬧著非要一個糖葫蘆,媽媽無奈地掏出錢買了下來。當問起我要不要的時候,我想了5秒鐘,還是輕輕的搖了搖頭。
于是,表弟如愿以償?shù)牡玫搅颂鹛鸬奶呛J,而我卻只得到了父母的一句“你看你姐姐多乖!”
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當時有多想吃那個糖葫蘆。我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因為怕父母失望,怕自己擔當不起“乖孩子”的稱號。
后來我考上了全中國最好的大學,找到讓所有人羨慕的工作。工作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買得起許多昂貴的東西,但我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習慣性地放棄享樂,好像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在提醒我:自己不配、不應該得到美好的東西。
04
我的一個朋友,曾跟我講了她自己的一個故事,我至今記憶猶新。
她說媽媽從小就對她特別嚴厲,從不像別人的媽媽那樣親昵和寵溺她,在她的記憶里甚至連擁抱都很少有。慢慢的她越來不敢跟媽媽親昵和撒嬌,以至于到后來連心里話或傷心事都不愿跟媽媽說了,她總是表現(xiàn)出不哭不鬧、很獨立的樣子。
但這些在她媽媽看來,卻是高情商、懂事和乖。她說媽媽不止一次的當著親朋好友的面驕傲的夸贊說,“我們家囡囡可乖了,從小到大很少哭鬧,從不讓我操心。”
朋友說,每當聽到媽媽這么說的時候,她心里不僅沒有因為這樣的夸獎感到高興,反而是一片落寞和傷感。
媽媽不知道,她從小到大的不哭不鬧,她眼里的高情商和乖,是自己內心無數(shù)次的害怕、恐懼,甚至是絕望;
她不知道,她從小到大的高情商和懂事,是一個人暗自多少次的哭泣和委屈所換來的;
她不知道,她從來不向她大哭大鬧,是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的距離和無望。
到了現(xiàn)在,朋友已為人母,她無數(shù)次的想和媽媽像姐妹一般的聊聊天,談談過去,縱使她暗里鼓起了很多次的勇氣,但終究拉不近母女間親密感。從小就沒有建立起的親密感,長大后再建立起來,談何容易。
朋友說,現(xiàn)在自己有了孩子,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不想孩子活成她曾經(jīng)“乖”的樣子,如果可以,她只想孩子活出真實的樣子,她全盤接納這樣的不乖,甚至有一些“熊”的樣子。
05
朋友的故事讓我唏噓不已,想到我們身邊那些隨處可見的想要培養(yǎng)乖和高情商孩子的父母,也許一輩子都沒有認識到,“乖”不是人的本性。
他們不知道,孩子之所以乖,是因為沒有選擇;
他們不知道,乖只代表著你還沒有真正的了解他;
他們不知道,所謂乖都是假的,只有吵鬧的時候才是真實的;
他們不知道,乖小孩沒有吵架的勇氣,一吵架父母就表現(xiàn)出失望的態(tài)度,這種溝通模式其實是一種情感綁架。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后普遍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愿、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痛苦。
是啊,多少孩子“乖”和高情商的背后,是父母沒有看見的委屈和悲傷。
06
總能想起臺灣作家林奕含和她的《房思琪的秘密樂園》。4月27日,是林奕含去世1周年的日子。
林奕含以自己為原型,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小說里,描述了13歲女主角房思琪被補習班老師性侵最終發(fā)瘋的故事。
林奕含出身臺南醫(yī)學世家,她從小外貌出眾,品學兼優(yōu),曾是臺南女子中學唯一一個在升大學測驗中獲得滿分的學生,還曾獲臺灣數(shù)學科展第一名,被多家媒體報道,甚至被稱為“最漂亮的滿級分寶貝”。
這樣一位優(yōu)秀出眾的女孩,為何走向了如此絕境?我無法一言蔽之,但總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源于她太“乖”,因為乖,她無力拒絕老師;因為乖,她不敢向父母求救;因為乖,她不敢直面而選擇麻痹自己。
而如果一開始她就能勇敢大膽的拒絕老師的無理要求,她就不會受到那多的煎熬和傷害。
網(wǎng)上有一個數(shù)據(jù),80%以上的性侵都發(fā)生在熟人之間,而在這些熟人性侵害里,很少能有直接上來就撲倒的,更多的都是從試探開始,他們抓住受害人的軟肋,利用她們的乖、膽小和不敢反抗,一點點把她們拖向深淵。
我并非是說可以放任孩子變成一個毫不講理、戾氣重,讓人敬而遠之的熊孩子,而是在不觸及社會規(guī)則,不對他人造成影響和傷害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允許孩子活的真實肆意。
我不想她太乖,是因為我不想她為了討好他人而委屈自己,養(yǎng)成討好型人格;
我不想她太乖,是因為我不想她不敢拒絕,不敢展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我不想她太乖,是因為我不想當她遇到傷害時,她無力拒絕和反抗。
乖、高情商有時候就像慢性毒藥,它剝奪了我們勇敢真實的能力,它消磨了我們反抗和自由的意志。
而如果是這樣,我寧愿我的孩子“熊”一點。她不需要乖,因為她“熊”和不那么高情商的樣子,是那么的靈動和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