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0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各位家長,不知道您注意到?jīng)]有,在今年的兩會“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多次提到了家庭教育,其中陳寶生部長就談到了家長們既關(guān)心又有點鬧心的“超前教育”問題。
其實在我們身邊,不少孩子都被家長逼著一路“搶跑”,比如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學習小學知識,小學還沒畢業(yè)家長就把初中課本準備好了。
陳寶生部長在“部長通道”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到:“學生的一張白紙,交給老師,老師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在這之前,左一道右一道,把孩子畫得五花八道,這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我們要嚴禁這種事發(fā)生。”
今天,小編就跟您聊聊“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那些危害,在中小學階段,有哪些習慣的培養(yǎng)比學習成績還重要呢?
01
“超前教育”導(dǎo)致孩子厭學,這位媽媽后悔不已
有這樣一位媽媽,她自己的性格本來就很要強,這不,又聽信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出了不少難題。3年內(nèi)花了快10萬,給孩子報了七、八個培訓班,在孩子5歲的時候便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
剛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孩子成績非常優(yōu)秀,覺得老師講的都很簡單,到了二、三年級,成績卻慢慢下滑了,孩子從班里的尖子生變成了中等生,漸漸地開始厭學、不寫作業(yè)、上課走神了。
找老師溝通的過程中,她才逐漸意識到,原來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因為學過這些知識所以在成績上比別的孩子優(yōu)秀,但恰恰因為這些內(nèi)容他已經(jīng)掌握了,上課更容易走神,對學習也缺乏興趣,逐漸養(yǎng)成不注意聽課的壞習慣。
上了二年級,孩子的“老本”吃完了,由于學習欲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感覺越來越吃力。這位朋友跟我說,真后悔當初的決定,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讓孩子上小學再跟著老師的授課進度,按部就班地學。
02
有“超前”意愿的家長,還真不少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家長還真不在少數(shù)。去年11月,上海一位5歲小男孩的入學簡歷上了熱搜,讓很多成年人自嘆不如。他讀過“萬卷書”,小小年紀認識幾千字;他也行“萬里路”,踏遍全國各地,也曾出國旅行。
除了這些,他更是愛好廣泛,文史、藝術(shù)、數(shù)理、運動等才能樣樣兼?zhèn)?,?jù)了解,孩子的父母都是復(fù)旦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孩子從小就被要求一定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教育方式見仁見智,我們暫且不談,但是近年來,“讓孩子贏起跑線上”這一教育觀念被不少家長接受,讓孩子1歲背詩、2歲彈琴,4歲學編程,6歲學奧數(shù),急切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神童”,恨不得一眨眼孩子就變成超級天才。然而父母們卻不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不見得有效。
03
對“神童”的追求,讓他們忘記“拔苗助長”的后果
兒童發(fā)展有自身規(guī)律,打破這一規(guī)律往往會適得其反。
孩子還處于兒童時期,就讓他們過早地學習幾年以后才能接觸的內(nèi)容,并不能促進孩子身心的發(fā)展,反而會導(dǎo)致孩子進入小學后喪失對知識的新鮮感,產(chǎn)生厭學情緒,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興趣。
有專家表示,培養(yǎng)“天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早別人一步的行為,原因大多出自父母們的焦慮。
在一次記者采訪中,一位小朋友就說:“是爸爸媽媽希望我去美國,所以給我報了英語課程。”或許孩子還沒到學英語的年齡,或許還沒培養(yǎng)出興趣,但盲目攀比的父母們,根本不管這些。
在教育孩子上,無數(shù)父母都是被推著走的,“別人家孩子”成為了他們焦慮的源頭。但他們卻忘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需要因材施教,更需要因時施教。
有位作家說過,學習這件事不只是刻苦就可以,走得遠的孩子多是因為熱愛。遵循孩子的天性,什么年齡學習什么知識,孩子自會成材。
教育家陳鶴琴說:“讓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所發(fā)現(xiàn)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是啊,強塞進孩子嘴里的東西,他不會,也根本咽不下去。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愛孩子,沒有父母不想讓孩子健康快樂,但千萬別讓錯誤的教育方法,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摧毀著孩子的健康。
04
讓孩子擁有這些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其實呀,在兒童時期,讓孩子擁有這些習慣、能力可比學習成績重要多了。
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對一個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兒童時期應(yīng)努力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包括作息習慣、衛(wèi)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等。孩子在早期養(yǎng)成了正確的生活習慣,后面的學習和生活就會簡單不少。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忽視了對這些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認為這些都是小事情,孩子長大后再要求也不遲??墒?,真的是這樣嗎?
在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見到有孩子已經(jīng)上初中了還是丟三落四,不會收拾學習用具,桌面亂糟糟的......從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后很難糾正,這些不良習慣甚至會伴隨孩子一生。
從小就樂于讀書的好習慣
現(xiàn)在的人們越來越認同學習應(yīng)該是一件終身的事情。終身學習的基礎(chǔ)就是要有閱讀習慣,自發(fā)地從各種書籍里汲取營養(yǎng)。
現(xiàn)在的童書市場比以前繁榮很多,各種好書層出不窮,親子閱讀的理念也已經(jīng)越來越深入人心,得到很多父母的贊同,不少父母已經(jīng)開始在育兒之路上踐行起來。
在兒童時期就開始培養(yǎng)起閱讀的習慣,會比成年后再來培養(yǎng)容易得多,也會更容易在無功利性的閱讀中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當一件事是有樂趣的,那么離成為一種習慣就不遠了。
良好的抗挫折習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遇到困難與挫折,對此孩子通常會用哭、鬧、耍脾氣的方式來面對,作為父母,應(yīng)該通過積極的引導(dǎo)來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挫折,讓孩子們明白: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我們勇敢面對,一切困難都會煙消云散。
父母可以用講故事、看視頻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抗挫折培養(yǎng),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勵志”小故事,使孩子能夠正確看待挫折,從而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抗挫折習慣。
旺盛的求知欲和學習習慣
求知欲和上進心,就是對知識的學習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渴望,按照我們的話說,就是“愛學”。孩子只有“愛學”,才可能“學好”,并持續(xù)地保持好成績。
作為父母親,在孩子成長的兒童階段,注重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具有一定獨立生存的好習慣
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成長,對父母產(chǎn)生過強的依賴心,一旦離開了父母這個保護傘,便不知所措。
如何才能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呢?父母應(yīng)從吃喝拉撒睡玩運動等作息規(guī)律培養(yǎng);也要學會照顧自己、整理內(nèi)務(wù),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孩子在學校、自然、社會、公共場所中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