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10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1
慣出來的“玻璃心”
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都有這樣一種體會:即使對育兒知識如數(shù)家珍,但現(xiàn)實與理論總是背道而馳,自己仍然管不住孩子。
我見過很多家庭,都將孩子當作了家庭的中心。
不管是老人還是父母,獨寵孩子一人,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沒有還想著法子給。
如此一來,孩子只懂索取和享受,形成依賴性,一旦遇到拒絕或批評,很容易產(chǎn)生挫敗感,有的孩子還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
新聞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孩子,不順心就大發(fā)脾氣、罵幾句就離家出走、不給玩手機就跳河.....其實大多數(shù)都是家人嬌慣出來
盧梭在教育名著《愛彌兒》中說:"你知不知道用什么辦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 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
一個說不得罵不得的孩子,未來很難“扛得住事兒”,畢竟在外面的世界,沒有人哄著他。
2
夸出來的“玻璃心”
孩子需要贊揚,這一點毋庸置疑,關(guān)鍵是父母如何稱贊。
有不少父母常無條件地對孩子極盡贊美之詞,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夸:
“寶貝真棒!”、“你真聰明!”
漸漸地,父母發(fā)現(xiàn),越是這樣稱贊孩子,孩子開始不能接受任何批評,受不得一點委屈,比如有的孩子在幼兒園沒受到表揚,眼淚就往下掉。
其實,夸孩子也是技術(shù)活,如果只是籠統(tǒng)地夸孩子聰明、真棒、真乖,而不指出他到底是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夠好,這樣孩子遇到失敗,就很容易將其歸咎于自己的天賦或能力,陷入挫敗感之中。
表揚太多也是一種傷害。把孩子捧得越高,孩子失敗的落差就越大。
愛孩子、保護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可孩子總有離開父母的一天。
當孩子獨自面對世界的時候,父母的過度保護和溺愛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不僅折斷了孩子飛翔的翅膀,也親手為孩子釀了一碗“苦果”。
3
丹尼爾·戈爾曼在《社交商》中寫到:
家長要做的不是幫孩子避免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而是要教會孩子在經(jīng)歷挫折和痛苦之后盡快恢復(fù)平靜。
在社交活動中,一個孩子能夠經(jīng)受住別人的情緒風(fēng)暴并且重新修復(fù)與他們的交流的能力,對他一生的幸福至關(guān)重要。
漫漫成長道路上,沒有誰能夠一生順遂,總會遭遇點挫折和失敗,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面對困難、挫折的勇氣和能力。
因為批評不是讓你不行,而是讓你更行。
面對孩子的“玻璃心”,我們究竟應(yīng)該怎么做呢?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每個孩子都是小天使,他們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情緒,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只是展現(xiàn)自己最真實的情緒。
父母們要學(xué)會接納孩子的情緒,但這并不代表縱容他的“行為”。比如:當孩子打人、摔東西了,我們應(yīng)該擁抱孩子,對他們的情緒表示理解,等孩子情緒過后,再跟孩子好好說話,耐心教導(dǎo)。
父母應(yīng)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懂得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孩子的情緒得到紓解,才能培養(yǎng)出內(nèi)心強大的孩子 。
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父母的關(guān)愛,家庭的和諧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孩子雖小,但情感神經(jīng)卻是異常的敏銳。
經(jīng)常吵架的父母,孩子會敏感地感知到大人的壞情緒,憤怒、焦慮會讓孩子恐懼,長期生活在恐懼中的孩子更易缺乏安全感;
而相敬如賓的恩愛父母,會讓整個家庭明媚、溫馨,在愛里成長的孩子自然安全感滿滿啦~
家庭成員之間相親相愛、和睦相處,不當著孩子面爭吵,這樣良好的家庭氛圍,才能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幫助孩子遠離“玻璃心”,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長要學(xué)會放手
無論孩子多大,在父母眼里始終都是個孩子。
父母總認為替孩子包辦一切,就是對孩子好。可他們沒有意識到,孩子終有長大的一天,要獨自去面對世界,去承擔(dān)人生的重量。
父母無法替代孩子成長,也無法陪伴孩子一生。
只有適時地放手,培養(yǎng)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孩子才會更加地堅強;只有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和寬容,孩子才能更自信地走向未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
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xué)會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與其成為孩子的大樹,為他遮風(fēng)擋雨,不如成為他成長路上的推手,讓生活中的磨煉,為孩子提供成長的養(yǎng)料,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參天大樹,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