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句話,幼師一定要杜絕
時間:2019-03-15
來源:Yojo幼兒園聯(lián)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對于有口頭語的幼師來說,好的口頭語可以幫助幼師輕松組織活動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不好的口頭語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在園情緒,甚至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日常教學、活動中,幼師那些不恰當?shù)目陬^語往往是一些調皮的孩子“逼迫”出來的,但是這種情況下幼師一定要爆發(fā)出來嗎?針對日常工作中不恰當?shù)目陬^語如何避免?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找出解決方法吧。
我看誰是最后一名?我看誰忘了?
分析
這類口頭語明顯帶有反面恐嚇,言外之意是:誰達不到要求就會受到批評懲罰。
這樣就違背了幼兒教育所提倡的正面激勵原則,試想,幼兒在這樣一種恐嚇情境下,能主動地、發(fā)自內心地去完成好幼師所提的要求嗎?即使完成了,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大概只能是壓抑、緊張與恐懼了。
教育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在這種情景下,幼兒只能是一種簡單的消極應對,并不能從中得到任何樂趣。而對于更小一些的托、小班幼兒來說,他們不能夠像大人一樣理解幼師的反話,往往會以為教師真的在比誰是最后,反而事與愿違。
對策
變反面恐嚇為正面激勵。幼師應以充滿熱情和積極向上的語言激勵孩子。
比如:我們看看誰完成得又快又好?比比誰記得最牢?等等,甚至還可以許諾對完成好的幼兒進行獎勵,如貼小紅花、點小紅點、獲得優(yōu)先游戲權等。
這種正面激勵利用了幼兒喜歡成功、追求上進、樂于競爭的特點,能夠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幼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競爭,從而促使幼兒更好地完成目標。
不許說話!(不許……)趕快吃!(趕快做……)
分析
這是一種強制性命令口頭語,它所反映出來的師生關系仍然沒有脫離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觀念。
在這種關系中,教師高高在上,對幼兒發(fā)號施令,擁有絕對權威;在這種高壓環(huán)境下,幼兒沒有發(fā)言權,沒有主動地位,只能是絕對服從者。
久而久之,就會使幼兒感到壓抑,進而形成唯唯諾諾、惟命是從、膽小怕事、缺乏主見的不良性格,又如何談得上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平等尊重的精神環(huán)境,培養(yǎng)樂觀向上、敢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性格?
況且這種簡單的指令真的能讓孩子發(fā)自內心地遵守和服從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對策
變強制命令為游戲誘導。
幼兒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熱愛游戲,游戲是幼兒的生命,在游戲中,他們會全身心地投入而樂此不疲,并從中獲得巨大樂趣,得到有益發(fā)展。幼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在組織日常活動或教學活動時,要能夠隨機應變,想辦法將指令變成幼兒感興趣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完成指令。
比如課前準備時,可以玩“神奇膠水”的游戲,請幼兒用想象中的神奇膠水“粘”好自己的小手、小腳、小嘴巴、小屁股,使其坐好不亂動,以集中注意力;
讓幼兒注意看某處時,可以告訴幼兒用小眼睛做聚光燈找到某處;
讓幼兒原地不動時,可以讓他們比比誰最像木頭人;
幼兒不好好吃飯,可以玩芝麻開門或大老虎、大鯨魚等游戲;
讓幼兒不亂跑時,可讓其學小貓排隊輕輕走等等。
這樣一來,幼兒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指令,更重要的是,完成指令的過程充滿了樂趣,幼兒的個性得到了釋放,幼兒的權利得到了尊重,師生關系也得到了完善。
笨死了!連這都不會,你還能干什么?你說的根本不可能!
分析
這是一種對幼兒的輕蔑否定用語,通常當幼兒達不到幼師的教育目標時最容易出現(xiàn)這種語言,它是教師消極情緒在幼兒身上的盡情發(fā)泄,甚至可以稱其為一種語言暴力,反映出幼師對幼兒人格的嚴重輕視。
這類語言會給孩子造成一種負面的心理暗示,降低幼兒的自我評價,嚴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打擊其自信心,對幼兒樂觀開朗性格的形成以及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具有極大的殺傷力。
對策
變蔑視否定為耐心鼓勵。作為幼兒教師應嚴格杜絕這類語言的發(fā)生,應充分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了解并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
在發(fā)現(xiàn)問題時,要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及時調整教育目標或改變教育方法,要給幼兒時間,給幼兒信心,而不是一味打擊與恥笑;
對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應給以欣賞和保護,要多對幼兒說:“沒關系,咱們再來一次!”“要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做好。”“這次好多了,繼續(xù)努力啊!”“你說的跟別人不一樣,還有更好的想法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