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南風效應:修正主義
南風與北風打賭,看誰的力理更強大。他們約定,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脫下來。北風冷冷的、張牙舞爪的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緊;南風出馬了,它徐徐的吹,溫暖的吹,直到風和日麗,行人都脫掉大衣。南風勝利了。(這個故事跟太陽與風的故事一樣)那么,南風為什么勝利了呢,因為它讓人們的行為是自覺的。這種啟發(fā)人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達到目的的做法,被稱作“南風效應”。
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任何錯誤,只要悔改,總可以回頭。當小家伙不小心把牛奶弄倒在地上時,媽媽溫和的說:這真是個漂亮的牛奶海洋。并進而告訴孩子,牛奶海洋雖然漂亮,但地板卻要受罪了,她跟孩子一起把地板擦干凈了,并告訴孩子正確的拿牛奶方法。
心理學家說,一個錯誤一旦發(fā)生,就算再發(fā)火,它也發(fā)生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復犯這個錯誤,并要收拾這個錯誤帶來的殘局。
當女兒穿著很前衛(wèi)的衣服時,作為母親朱迪非常擔心并且不認同,因而她說教了很多次,但并沒有解決問題。于是她深入學校發(fā)現(xiàn)學校里大部分學生都是這樣。于是她跟女兒約定:你可以還這樣穿衣服,但要是跟我一起出去的時候,可得穿的正統(tǒng)點。這對你只是退了一小步,我可是退了一大步。事情圓滿解決。
了解事情的情況,并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法,這正是商人世界里的雙贏法則。我們只是為了解決問題,哪怕是錯誤,而不是為了生一時之氣,而讓錯誤一而再再而三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他的一切都在嘗試與成長的階段,多加寬容,注重引導,不正是我們都需要的嗎?而如果,孩子并不喜歡與信任你,你說的一切都很難湊效呵。
7、自然懲罰法則:讓孩子自己承擔過錯
盧梭認為:兒童所受的懲罰,正是他的過失所帶來的自然結(jié)果,這就是自然懲罰。用我們的話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你的過失,不可能由別人來承擔。這個方法的另一個方面是:有時候,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如果他覺的少穿一件好,就讓他冷著吧。他自己感受經(jīng)歷的東西,往往比我們傳教給他的深刻。這也叫自作自受好學習啊。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更應該做出榜樣。爸爸因來了客人,與客人倚著門聊起天來,這天的風很大,門幾次被風吹天,埃迪的作業(yè)本被吹的嘩嘩響。門再一次被吹開的時候,埃迪猛的把門關上。
而這時,外面?zhèn)鱽戆职值耐纯嗦?。滿臉怒氣的爸爸對著驚恐的埃迪,舉起的手就要打下去了。而爸爸終于沒打下去。事后,爸爸對埃迪說:是我把手放在門的夾縫里,錯誤在我,為什么要打你呢。
教育,不光是口頭說教,言傳身教,影響不可謂不大。當埃迪長大后,他回憶,是爸爸告訴我,人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而不是遷怒于人。
8、尊重法則:心靈的成長需要尊重
魯迅先生說過:對孩子“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自尊心是不甘落后,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的一種情感體驗。“棍棒出孝子”,這在很多家長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這帶來的是什么呢。孩子小時候的哭聲,大一點時的沉默,長大后的倔強。
自尊是人生要學的第一個原則。在一個老師的課堂里,老師拿出一本著名漫畫家的書,告訴孩子們這本書里的故事,也叫孩子們自己講一個故事,并讓他們畫出來。雖然孩子們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畫的也不成樣,老師還是很認真的記下來,并將記下的故事跟畫裝在一起。
他告訴大家,這是你們寫的第一本書,現(xiàn)在你們小,以后長大了,就能寫出好的書來,也會成為偉大的人物。要讓孩子真正長大成人,就應該讓孩子從小就“站著”,而不是“趴著”去仰視那些大人物。這種對等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有一個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研究表明,與9個月到3歲的幼兒多交談,他長大以后會更聰明。子女與父母之間關系平等,相互尊重,且保持溝通交流的家庭,孩子的智商明顯比別的孩子高出許多。當孩子遲到時,媽媽了解到,原來孩子是為了去河邊看日出,媽媽告訴孩子“日出很美麗,孩子你真的很棒”,同時也告訴孩子“日出太美了,時間也太短了,所以要珍惜時間和學習的機會”并送一塊表,從此孩子再也沒遲到過。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獨立的人,尊重他的隱私,尊重他的選擇,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導,他就會得到更好的成長。因而,當我們看到有大人在某些公園地鐵售票處為孩子爭著要少錢減票的時候,我們知道,你省下的僅僅是錢而已。
9、延遲滿足主義: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人有無耐心,表現(xiàn)出兩個方向。一個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另一個是,能夠等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到來。這中間,區(qū)別的就在于,一個不等,一個可以等。這個等,就是耐心。
克制是可以培養(yǎng)的,個人建議自己一個人難做到,應該兩人配合可多人配合去實現(xiàn)。有一個“三分鐘游戲”。孩子不喜歡讀書,只喜歡玩游戲、看電視。爸爸找來一個仿古的沙漏,而孩子非常相玩這個沙漏。
爸爸跟他約定:這個漏斗是古時的計時器,沙子漏完正好是三分鐘,咱們一起看故事書,三分鐘一到,你就去玩吧。開始幾次,孩子根本沒看書,而是盯著沙漏看,等沙子漏完就去玩了;但爸爸并不氣餒,多次之后,孩子慢慢的把視線轉(zhuǎn)到書上來。
再多次,孩子被書中的內(nèi)容吸引了,要求延長時間,但爸爸堅持只看三分鐘。很多次后,孩子就主動去看書去了。三分鐘,正是適合孩子的注意力的特點,三分鐘之后,就打住,要經(jīng)過很多次培養(yǎng),形成習慣,這樣,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時間內(nèi)專注于一件事物了。家長的恒心和耐心也得到了考驗呵。
10、感覺剝奪:讓孩子自己去品嘗生活的滋味
通過實踐,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感覺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現(xiàn)像,通過感覺我們才能獲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適應環(huán)境求得生存。大腦的發(fā)育、人的成長、成熟是建立在與外界環(huán)境是智力和情緒等心理因素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我們應該讓孩子積極感受豐富多彩的外界環(huán)境,從環(huán)境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很多家長怕孩子吃苦受到危險等,把孩子放在較好的環(huán)境里,這樣孩子不僅會眼界狹小、心胸狹隘,而且因為缺少很多社會實踐,對未來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將難以適應。
吉米愛狗受到癡迷,他聽說深海魚油對狗的發(fā)育很有幫助,他就買了很多油。一早,他就抓著小狗,猛的灌這昂貴的魚油,沒想小狗一點也不配合,油撒了一地。吉米生氣的正想打小狗時,發(fā)現(xiàn)小狗自己轉(zhuǎn)過身去添地上的油。
我們的父母就如吉米一樣,恨不得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全塞給孩子,也不了解孩子是否需要,或者喜不喜歡這種方式。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也常常扮演著救火隊員的作用,絕不知道,父母永無完法代替孩子經(jīng)歷人生,我們需要做他們的引導者。我們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工作里來,讓他們自己打掃衛(wèi)生、整理床鋪,或更多他們可以去做或愿意去做的事情,我們就讓一個觀眾,看著他們自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