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允許孩子解釋
偏聽則暗,兼聽則明,不能聽信某一方的指責,要允許孩子自己解釋。
家長保持中立,客觀評價孩子是否做錯,為什么做錯。
2.學會換位思考
家長要換位思考,理解孩子這么做的目的,找準批評的切入點。
并且讓孩子換位思考,“假設你是那個人,你會有什么感受,這么做到底對不對”。
3.首先自我批評
批評孩子前,家長先進行自我批評,放低身段,迅速拉近跟孩子的關系。
家長的自我批評,也能讓孩子學會自我反思。
4.只對事不對人
孩子做錯了或者沒做好,家長第一反應不是責罵,而是指導。
就事論事,讓孩子明白為什么不能這么做,這么做會有什么后果。
5.教會孩子改錯
不能盲目地批評,要通過科學的方法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并且找到改錯的方法。
利用批評再給孩子上一課,是批評的意義所在。
6.選擇恰當?shù)臅r機:
不能在孩子起床時、睡覺前、吃飯時、生病時批評他,這會直接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最好和孩子坐下來平靜交流,父母可以對孩子提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意見。
7.采用和善的態(tài)度:
批評孩子≠罵孩子,父母更不能向孩子宣泄情緒,應該簡明扼要地指出錯誤,然后再教育。
也不要動不動就翻舊賬,讓孩子抵觸認錯,不服管教。
8.尊重孩子的自尊:
別當著外人面批評孩子,更不要在孩子的同學、老師面前對他又打又罵。
不只大人需要被尊重,孩子同樣需要被尊重,孩子的內心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脆弱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