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幼兒園三年生活的臨近結束,孩子們將步入一個更加獨立自主、更加復雜多元的學習生活天地——小學。家長朋友和親愛的孩子們都做好準備了嗎?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就是給孩子最珍貴的一份入學禮物。今天我們想從“一玩”“三忌”“五多”這幾方面給家長朋友談一談,如何為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幼小銜接一個“玩”——“玩”就是游戲,游戲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游戲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生來就是活潑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對于孩子來說,游戲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游戲。”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獨特的學習方式。作為家長要發(fā)現(xiàn)、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養(yǎng)成健康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的學習能力,養(yǎng)成社會交往合作能力,養(yǎng)成充滿好奇、敢于嘗試的科學探索能力,養(yǎng)成樂于想象和大膽表現(xiàn)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五種能力是孩子們的基礎力、生長力,是孩子成人成才的關鍵能力。用一個時髦的詞來說,就是孩子的核心素養(yǎng)。我們就是要在有趣的游戲活動體驗中來培養(yǎng)孩子的核心素養(yǎng)。
“玩”是方式,“育人”是目的。我們希望家長要懂得尊重、接納、欣賞和鼓勵孩子,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健康而自信的孩子;我們希望家長要了解幼兒的學習是一個整體,學習品質(zhì)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比知識的累積更重要;我們希望家長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探索發(fā)現(xiàn),讓孩子在“玩中學”、“做中學”、“生活中學”,培養(yǎng)鮮活而豐富的生命,具備適應小學的能力。
二、幼小銜接三個“忌”——“忌急”“忌多”“忌快”
1、幼小銜接 “忌急”
到了小學,孩子將進入到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要從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的直接經(jīng)驗逐步過渡到書本學習、間接經(jīng)驗的正規(guī)學校階段,但這樣的過渡不能太急,拔苗助長產(chǎn)生的早熟的果實并不甜美,這些道理我們家長都懂。因此,家長“忌”急功近利的灌輸知識,“要”引導孩子多關注習慣、技能、交往、心理、思維等小學階段全面的素質(zhì)準備,這也是幼小銜接的精髓所在。
2、幼小銜接“忌多”
幼兒園“小學化”讓孩子上學前就積累了拼音、寫字、算術等大量知識,上學后這些知識將要重新學習,全面覆蓋。造成了一入學就厭學,天天吃剩飯,毫無營養(yǎng)。而自控力、好奇心、專注力、責任感、勇氣和自信心等孩子需要全面發(fā)展的綜合素質(zhì)被大量枯燥的知識學習時間所占用。如果我們?nèi)タ匆豢葱W的語文、數(shù)學,會發(fā)現(xiàn)其中很多學習需要生活經(jīng)驗。相當多的小學生不會做題,不是因為不識字、不會運算,而是因為生活經(jīng)驗不豐富,讀不懂這個題、不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如果家長能遵循孩子學習、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就不會出現(xiàn)網(wǎng)絡上家長輔導孩子作業(yè)而自己崩潰的現(xiàn)象。因為讀不懂、聽不懂,意味著孩子缺乏相應的感受、體驗,他們的理性缺乏感性的基礎。
3、幼小銜接“忌快”
根據(jù)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學習任務。要想人為的提前完成,往往是“欲速則不達”??茖W的幼小銜接應該通過“浸潤”與“漸進”的方式,按部就班、規(guī)范過渡。
心理學界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即心理學家格賽爾的雙胞胎爬梯實驗。實驗中,雙胞胎中的一個,在他出生48周起,每天做十分鐘的爬梯訓練,連續(xù)六周,到52周時,他能熟練地爬5級樓梯。在此期間,雙胞胎中的另一個不做訓練,而是到他53周時才開始練習爬樓梯,結果,兩周后他也能爬到樓梯的頂端。這一實驗說明了孩子發(fā)展是有其內(nèi)在“時間表”的,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不要違背孩子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
在安陽市知名園長、校長談“幼小銜接”的微視頻系列展播中,幾位園長用“竹子生長”“吃蘋果”“小牛拉大車”等形象的比喻,也是闡明了遵循規(guī)律的道理。
三、幼小銜接五個“多”——“多陪伴成長”“多習慣養(yǎng)成”“多培養(yǎng)閱讀”“多注重品質(zhì)”“多增加信心”
1、多陪伴成長
新教育改革提出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diào)就是陪伴。父母再忙也應該想辦法陪孩子,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話,在一起親子活動,交流和學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研究表明,孩子的詞匯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有直接相關。父母喜歡談論政治,孩子可能今后會對政治感興趣;父母喜歡讀書,孩子可能今后喜歡閱讀;父母總是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緒。
在孩子剛入小學的時候,父母每天要拿出時間和精力和孩子來談論小學的生活,然后給予相應指導,對孩子的收獲以及困難要認真地去傾聽,去共情,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很多父母特別關注老師給孩子的評價,關注學習成績,而疏于和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家長的陪伴不只是陪著孩子學習,實際上,陪伴更重要的是逐漸幫助孩子建立起他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信心。
2、多習慣養(yǎng)成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的習慣。幼兒園每個月讓孩子做一件事,培養(yǎng)好習慣。比如,小班新生這個月學會吃飯。吃飯里面有很多習慣要培養(yǎng),飯前洗手,飯后漱口;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一口飯一口菜,細嚼慢咽;自己取放餐具,輕拿輕放;進餐時保持安靜,不挑食等等。不僅僅是禮儀還有很多和習慣相關的東西。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照著一個方法,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下子就要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因為每一個好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中,需要父母花心思耐心陪伴。
3、多培養(yǎng)閱讀
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從家庭開始的。最初的閱讀是親子共讀,是父母讀給孩子聽,因為孩子不認字,閱讀更多的是從圖畫入手。孩子最初是通過圖畫認識這個世界的。圖書不僅有價值熏陶的作用,還有治愈的作用,孩子要解決什么問題,都有相應的圖書,看了之后比說一萬句教訓的話都有用。在書中他們懂得了“辦法總比困難多”。最重要的是,兒童時期一旦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今后會主動找書讀書。
4、多注重品質(zhì)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什么能夠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認多少字、做多少數(shù)學題、讀多少唐詩嗎?不是。幼兒表現(xiàn)出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挑戰(zhàn)的學習品質(zhì),也正是中小學生正在倡導的核心素養(yǎng)。學習品質(zhì)不是兒童要學習的知識、技能本身,而是兒童面對這些知識技能時,即學習這些知識技能時的態(tài)度、傾向。比如:一位聽力非常好又特別愛說的孩子,課堂上她不會專注地聽老師講、聽同伴說,我們說這個孩子有相應的知識能力但卻沒有良好的傾聽品質(zhì);一位力氣小、動作不協(xié)調(diào)的孩子,卻常常喜歡幫媽媽搬椅子、掃地、倒垃圾,我們說這個孩子知識技能不強,卻有相應的積極主動、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zhì)。知識技能沒有獲得可以日后逐漸獲得,而學習品質(zhì)一旦受到傷害就很難彌補。這要求家長朋友們,不要單純追求知識技能,一定要在入學準備的過程中,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習慣、傾向。
5、多增加信心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一個重要的挑戰(zhàn),因為孩子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學習特點,包括教師的要求都會有很大的不同,對于孩子們來講,這一階段的挑戰(zhàn)一點也不輕松。我們幼兒園帶領幼兒參觀小學后,組織了一項主題談話活動,“談談你對上小學的想法、期盼和如何當好一名小學生”。結果發(fā)現(xiàn)特別有趣,我們來聽聽孩子們的回答:
“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我很幸福,我上小學了就可以學很多知識,很高興!”
“我很喜歡上小學,因為可以打籃球、可以升國旗、可以學到在幼兒園學不到的知識、上小學可以做科學小實驗、因為小學的圖書館可以看更多的書,我會看懂很多書。”
“老師帶我們?nèi)⒂^小學了,我要像學校里哥哥姐姐那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三好學生。”
“我上了小學要上課坐好,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寫作業(yè),貼得滿墻都是獎狀。”
“我想上了小學,給好朋友好好相處,不打架,上課認真學習,放學了跟好朋友開開心心地一起回家。”
從孩子們的談話中,我們感受到孩子們對上小學充滿了信心,他們覺得小學生活是一個新的開始,充滿了期盼。即使環(huán)境不同,教師不同,學習方式不同,但是孩子們能適應,很有信心。而缺乏信心的卻是他們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擔心他們知識學的少,到小學學習跟不上。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身上有很多非常寶貴的品質(zhì),孩子們是永遠活在當下的。恰恰是家長有很多的焦慮和擔心,所以家長們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也要對幼兒園的教育有信心,我們的幼兒園花了三年的時間,一直在為孩子做入學準備,更是為孩子的后繼學習與終身發(fā)展積淀能量。
家長朋友們,“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學齡前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時期。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終身發(fā)展。做好學前教育需要家、園、社會共同為之努力,讓我們共同攜手,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理性看待“幼升小”,悉心陪伴,科學銜接,送給孩子一份最珍貴的入學禮物,還孩子們一個幸福、多彩的童年!幫助孩子開啟一段美好的學習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