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9-06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行之 點擊:次
由幼兒園到小學,這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拐點之一。對于剛上學的孩子來說,學校生活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奇的,心里當然也不免會感到困惑、焦慮,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種種不適應。因為學校生活和幼兒園截然不同,幼兒園是以游戲為中心,學校則以學習為中心,學前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兩套不同的模式。
置身于新的教育環(huán)境,嘗試著新的學習方式和活動方式,孩子將面臨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被老師批評,第一次和同學發(fā)生矛盾,第一次考試……每一個“第一次”對孩子的心理來說都是一道坎兒。處理好“第一次”,對于順利度過“磨合期”,讓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生活是非常關鍵的,否則將會帶來負面的消極的后果。作為家長,應當把每個“第一次”都作為重要的教育契機,及時疏解,正向引導,將孩子引向良性發(fā)展的軌道。
我的兒子是去年上的小學。每天我都能看到他在一步步成長。見證著他的成長軌跡,我們頗感欣慰。在剛入學的這段時間里,孩子也經(jīng)歷了好些“第一次”,在這里我把應對這些“第一次”的做法粗略總結一下,和大家分享。
一、第一次自己上學
兒子只開學第一天接送了一天,第二天起就自己去上學,放學自己回家,不再接送。幼兒園大班時我們就鍛煉他自己上幼兒園,給他買了一面小紅旗,打著過馬路。小學比幼兒園還要近,又沒有大馬路,所以更不成問題。他自己也感覺特自豪,說:“我自己上學是不是很牛?”
萬一有時我們回家晚了,他進不了家怎么辦?我們特地和他一起研究了好幾套應急預案,教他碰到類似情況如何處理,他自己也想出了不少辦法,而且經(jīng)過驗證,果真沒有問題。
上學兩個月后,他第一次獨自乘坐公交車了。周五下午沒課,他自己坐公交車去了媽媽的辦公室,這時他才6歲4個月。父子倆人一個敢想一個敢干,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有位朋友說:像你這樣的家長真不多,不是不相信孩子,是不相信孩子所處的環(huán)境。我說:我理解,我們也不建議家長們效仿我們的做法,但是安全常識、自我保護意識以及應急應變技能卻是孩子自身應當具備的本領、素質(zhì)。記得一本書中曾說:假如防止一切危險,會使孩子變成懦夫。
二、第一次被老師批評
有一天,兒子放學回家說:爸爸,有件事不太妙,你得有思想準備。原來,那天課間操站隊他表現(xiàn)不太好,被老師批評了,還讓家長在作業(yè)記錄本上簽字反饋。我看出他心里很緊張,因為不但挨了老師批評,還要告家長,后果可能很嚴重。
我了解了具體情形后,嚴肅地批評了他,并在作業(yè)記錄本上向老師認真地做了反饋。同時我也讓孩子明白,在學校如果做了錯事違反了紀律,必然要受到批評的,這沒有什么丟人的,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要正確對待批評,不要有心理陰影。人就是在不斷修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進步的。
關鍵是要掌握批評的“度”。首先我覺得,孩子已經(jīng)回家如實承認了錯誤,雖然害怕但沒有隱瞞,說明他是個誠實的孩子,應當“坦白從寬”。否則一旦處理過火,“量刑標準”過重,以后他就可能會因為害怕懲罰而說謊,這就走向了教育的反面。其次,此系初犯,上學后第一次犯錯誤挨批評,家長應當以寬容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不能一棍子打死。讓他從此懂得如何正確對待錯誤,如何正確對待老師批評,這才是最重要的。
過了些日子,班主任老師在作業(yè)記錄本上留下這樣一句話:“孩子最近各方面進步很大,是個自律的好孩子!”
三、第一次沒完成作業(yè)
在幼兒園最后一個學期,兒子寫作業(yè)就養(yǎng)成了習慣,幾乎不用督促。但上學后他卻掉了一次鏈子。去年國慶節(jié)期間,老師布置了一道課外作業(yè),因為我們帶孩子提前請假回老家了,加上回來得又晚,就沒來得及做。那天放學后兒子一進門就沖我發(fā)火,說是沒做假期作業(yè),被老師批評了,十分委屈。我們趕緊給老師打電話做了解釋,并答應補上,然后又向兒子道歉,這不能怪他。
我和兒子一起動手補作業(yè),上網(wǎng)查資料,設計配圖圖案,組織文字,一邊做一邊給兒子講作業(yè)的目的和意義。兒子也做得特別認真,因為他明白了作業(yè)的重要性。經(jīng)過這件事,讓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作業(yè)是學生分內(nèi)之事,必須認真對待及時完成。作業(yè)不僅是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拓展和運用(體驗性作業(yè))的手段,也是培養(yǎng)責任心的一種方式。兒童的責任感就是在認真完成每一個任務的過程中樹立起來的。
我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每日自查:今天的任務都完成了嗎?
四、第一次和同學發(fā)生矛盾
兒子屬于活潑好動、能量過剩型,“非典型性”強勢B型血性格。有一次課間他和幾個女生打鬧,結果遭到“圍攻”,他居然被打哭了。中午放學回家,他氣急敗壞地對我嚷:“你必須給老師打電話告狀,讓老師給這些女生家長打電話!”我詳細詢問了當時的情形,一笑置之。結果他不依不饒,情緒快失控了,硬說這是打架斗毆欺負人。看樣子,我得使用些心理學的手段了。
我首先接納了他的情緒,對他表示了同情和撫慰,使他情緒平靜下來。我又指出了幾個女生的行為不當之處,讓他覺得我對他有同情心。然后我給他分析了這件事的性質(zhì),并不屬于打架斗毆,重新定性,同時也進一步指出他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的責任。
等他開始接受我的道理時,我對他講,如果要向老師告狀,可能會導致如下后果:(1)以后不會有人愿意和你玩,你將失去友誼;(2)動不動就向老師告狀,老師也不喜歡這樣的學生;(3)如果讓家長出面處理你的社交問題,等于告訴大家你很無能,不能獨立解決問題,這比你讓女生打哭了還丟人(這一點他很在乎,點到了他的死穴)。如果非要告老師,你自己去告,你看著辦吧。
他沉思不語,繼而若無其事,雨過天晴了。等到晚上我再跟他談起此事,他說,下午有兩個女生已經(jīng)向他道了歉,他也原諒了她們,又一起玩了。
五、第一次考試
待到學完拼音時,老師說要抽時間測驗一下??荚?,這可是他們學生生涯中的第一次經(jīng)歷,不是個小事呢。聽到這個消息,兒子既興奮又緊張,天天念叨著。我們知道兒子好勝心強,自尊心也強,若是考不好,對他將會是一個打擊。所以,考試對于兒子來說不止是知識的考查,對他的心理素質(zhì)也是一個考驗。
為了幫助孩子順利邁過這道坎兒,我們時常向他灌輸這樣的理念:考試和做作業(yè)一樣,是學習中的一項常規(guī)活動;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檢測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已經(jīng)學會,哪些方面還有欠缺,為今后的學習提供參考;學習成績是對學生的一種評價標準,但不是唯一的標準;學習的目的絕不單純是為了考試,如果你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考第一而學習,那就走入了偏鋒。還有,考試和下棋一樣,對弈的時候只管用心去下,不要把輸贏結果放在心上。只要平時好好學習,考試就沒什么可怕的。
以后兒子就不再提考試的事了。一天他告訴我們,語文今天測驗過了。我問怎么樣,他說老師把卷子收上去了,還沒批改,自己覺得應當沒什么問題。我就沒再說什么。等到卷子發(fā)下來,錯了兩個小地方,沒能得到“優(yōu)士”。但我還是高興的鼓勵說:不錯,得了個“優(yōu)”,加油!
緊接著數(shù)學又進行了小測驗。數(shù)學是他的強項,但因為書寫速度慢,沒能在規(guī)定時間做完,他頗為沮喪。我勸解說:你看,雖然你寫字慢,可你寫得很認真很工整,沒有為了搶時間就潦草馬虎;而且前面做過的題目全對了,說明你很細心,沒犯“粗心超人”的毛病,這就非常難得了。今后只要你多練習寫字,提高書寫速度就沒有問題了。兒子聽后二話沒說,拿出習字字帖就到書桌前練字去了。
等到期中考試的時候,兒子就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來對待考試了。教育孩子是個慢活兒,我覺得關心孩子的平時學習,要比關心他的考試成績重要得多。
六、第一次和老師打交道獨立辦事
兒子的個頭是班級里面最高的,乘公交車早就應該買票了。上學后學校遲遲沒辦學生乘車卡,讓他問老師,老師說再等等吧。一個星期三下午,正好沒事,我就想帶孩子自己去辦乘車卡。能有自己的乘車卡,是兒子盼望已久的事。我就跟他商量,讓他午飯后自己去學校,找教務處的老師開學籍證明。他有些犯怵,猶豫不決。我就使了個“激將法”,果然將他的勇氣激發(fā)出來了。
兒子去了學校,碰到一位老師,就向他打聽教務處在幾樓。后來又在樓梯上遇見校長,他便問校長教務處是哪個辦公室?校長指給了他。他徑直進了教務處,找到負責老師,向她說明情況。老師便給他開了學籍證明。
他把學籍證明拿回家,又把詳細過程講了一遍,我很高興。去了公交公司,結果人家說個人不辦,只能學校集體辦,兒子有些悻悻然。過了幾天他告訴我,他又去教務處找那位老師,把公交公司的答復告訴了她,然后打聽學校什么時候辦卡。老師說集體辦的時候班級就通知了,他這才了了心事。我說:你耐心等待就行,別老是去麻煩老師。他說:我能獨立做事你還不高興?
是啊,正如我在博客上寫的:如果要問我,兒童身上最可貴的精神素質(zhì)是什么?我將毫不猶豫地回答:自信,獨立,樂觀向上。
我知道,兒子并不是一個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孩子,我們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也需要不斷提高,這樣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需要。理想的教育是良好的家庭教育與優(yōu)質(zhì)的學校教育的合拍。處理好每個“第一次”,孩子就會成長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