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5-0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4年09期 王喜海
小班幼兒入園后,都要經過一段適應期。一般來說,除了極個別幼兒,多數(shù)幼兒在半個月至一個月的時間內,都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因有個體差異,每個幼兒的適應期長短不一,行為表現(xiàn)也有不同。有的幼兒入園伊始就情緒穩(wěn)定,很快就能適應,從來沒有出現(xiàn)哭鬧現(xiàn)象,但多數(shù)幼兒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哭鬧現(xiàn)象,幼兒一系列不同的反應導致教師無法正常地組織集體活動。
對于小班幼兒入園適應期的問題,有經驗的老教師通常能夠采取適當?shù)姆绞竭M行引導,很快就能讓幼兒建立幼兒園生活的常規(guī),使班級走上正常的軌道。但經驗不足的教師,尤其是新教師,因缺乏必要的應對策略和能力,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上述問題,班級常規(guī)的建立往往費時過長,不免由此產生沮喪感和無助感。尤其是在處理上述問題時,若新教師采取了某種不當或過激行為,如冷落幼兒、口頭威脅幼兒甚至體罰幼兒等,一旦被家長或領導發(fā)現(xiàn),就可能招致投訴或批評。這類事件會進一步加劇新教師的挫敗感,嚴重的可能使其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幼兒教育工作。
上述現(xiàn)象說明,新生幼兒和新教師都存在適應問題。新生幼兒面對的是如何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新教師面對的是如何適應幼兒教育工作,尤其是帶新小班的班級管理工作。新教師要想帶好新小班,并體驗到工作的成功感和自我價值感,堅定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信心,應著手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首先,了解幼兒入園適應期問題行為的成因
雖然每個幼兒在入園適應期表現(xiàn)的問題行為不同,但主要原因通常包括分離焦慮、生活習慣不同、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缺乏規(guī)則意識、從眾心理等。入園時,幼兒必須跟家人,尤其是依戀對象分離,獨自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老師和同伴,由此其產生不安全感和焦慮感,出現(xiàn)哭鬧行為。分離焦慮的程度和持續(xù)時間影響其哭鬧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分離焦慮程度越嚴重,幼兒哭鬧得越厲害;分離焦慮持續(xù)的時間越長,幼兒哭鬧的時間越長。如果幼兒入園前的生活習慣不同,也會導致其行為問題。例如,有的幼兒在入園前從來不睡午覺,入園后也會不愿意午睡,當教師要求其午睡時,就可能出現(xiàn)哭鬧或亂跑現(xiàn)象。有的幼兒在入園前由家人喂飯,不會獨立用餐,得不到老師的照料時也會出現(xiàn)哭鬧或發(fā)脾氣行為。有的幼兒在家時,家人時時、事事順著他們,導致他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必要的規(guī)則意識,在集體活動中為所欲為,甚至破壞規(guī)則。小班幼兒普遍有從眾心理,情緒容易受環(huán)境和周圍人的影響,因此同伴哭喊“我要回家”“我要媽媽”時,他們也會跟著哭鬧,同伴做出破壞規(guī)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時,他們也會盲目地跟著做。當然,要想找準每個幼兒不適應行為問題的成因,需要教師加強個別觀察及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其具體原因。
其次,采取有效措施,適當處理每個幼兒的問題行為
針對幼兒普遍存在的分離焦慮現(xiàn)象,教師應多方著手消除或降低其焦慮情緒,并盡可能使自己成為幼兒在幼兒園時的依戀對象。在幼兒入園前,教師應逐戶對幼兒進行家訪,讓幼兒初步認識教師,教師也可借此機會了解每個幼兒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隨后幼兒每天來園時,教師應抱抱他們、摸摸他們的頭、拍拍他們的肩、親親他們的臉蛋、蹲下來輕聲和他們說話,使其感受到教師的和藹可親,逐漸產生對教師的喜愛和依戀情感。教師還應為幼兒組織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和戶外活動,讓他們玩沙土、滑梯和迷宮及自己喜歡的各種玩具,使其在游戲過程中轉移注意力,放松心情,緩解分離焦慮,感受到快樂和滿足,從而變得喜歡上幼兒園。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幼兒講動聽的故事,帶領他們唱喜愛的歌曲,使幼兒在幼兒園度過快樂的一天。對于幼兒以往養(yǎng)成的不同生活習慣,教師應給予過渡期,讓幼兒逐漸改變。對于習慣使用便盆的幼兒,教師應準備潔凈的便盆讓其在入園初期使用,待其度過適應期后逐步教會其使用班里的便坑。對于習慣不睡午覺的幼兒,教師可以跟他們約定,若其好好睡午覺,會給他們講喜歡的故事,或讓他們玩喜歡的玩具,進行正強化。對于生活自理能力準備不足的幼兒,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通過家園合作,共同培養(yǎng)他們獨立進餐的能力和習慣。對于缺乏規(guī)則意識的幼兒,教師應持之以恒地堅持讓他們執(zhí)行規(guī)則,逐步養(yǎng)成各項良好行為習慣。例如,對于在集體游戲時追逐打鬧的幼兒,教師可以先不讓他們參與活動,請其等待,并告誡他們若想參加游戲就必須遵守規(guī)則,一旦違反就隨時停止。對于遵守規(guī)則、認真游戲的幼兒,則要進行適當獎勵,如給予貼紙或小紅花,并鼓勵別的幼兒向他們學習。此外,對于每次集體活動,無論是生活、游戲還是教學,教師都應在結束時進行總結,盡量多表揚表現(xiàn)好的幼兒,為其他幼兒提供行為榜樣。對于幼兒的從眾行為,教師應指出正確的行為,并提倡全體幼兒照著做。如當幼兒一哄而上爭搶玩具時,教師應表揚那些沒有參與爭搶的幼兒,指出為何大家都要向他們學習。通過這種正面引導,可以減少或杜絕消極行為的出現(xiàn)。
再次,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并加強自我反思,逐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
老教師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使他們知道在某種特定的問題情境中,何種教育方式是有效的、適宜的。因此,若新教師正好跟老教師搭班,就應認真觀察他們在同類情境中是如何處理問題的,從而學習他們的適宜方法。例如,某新教師在組織午睡時,面對一個哭鬧不止的幼兒,在口頭安慰無效的情況下,忍不住大聲斥責:“不許哭,不然老師就不喜歡你了。”“再哭,大灰狼會來吃了你!”結果該幼兒越哭聲越大,最后該新教師招架不了了。但有經驗的老教師卻會先幫哭鬧的幼兒脫掉衣服、蓋好被子,再一邊用輕柔的聲音講故事,一邊輕輕地拍拍他(她),使其安靜下來,并進入夢鄉(xiāng)。兩相比較,新教師就能掌握處理這類問題的有效方法。同時,新教師對于自己的教育行為要加強獨立反思,審查某種處理措施無效的原因,并提出改進的措施,逐步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
(供稿:崔柳 校對:崔柳 郭彤洋)
(供稿:崔柳 校對:崔柳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