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1-2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寶寶小的時候,關注他的吃喝拉撒;現在慢慢長大了,開始操心為他找小朋友,想著讓他和同齡人一起玩、多接觸。無論我怎么努力,兒子都不搭理其他小朋友,總是自顧自,他是不是太內向?有點孤僻?長大會不會不合群啊?我該怎么辦?”
其實孩子才一歲多,他的眼里根本沒有‘同伴’這個概念,這個階段他們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幼兒教育網指出,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煩惱呢?今天跟大家分享最基本的知識,通過孩子之間的互動玩耍模式,就基本可以判斷出每個孩子的年齡哦。
第一階段:獨自玩耍
1歲之前的寶寶會花很長時間一個人玩,他們愿意和家庭成員待在一起,也愿意和家庭成員玩,但好像對其他寶寶幾乎都視而不見。
這個階段其實對孩子的發(fā)展很關鍵,獨自玩耍的時間其實是孩子在不斷自我確認,這是“我的”腳,這是“我的”聲音,這是“我的”媽媽,這是“我的”玩具,這些都是我的,我的,我的!這是她最初對這個全新世界的認知,其他也許還是模糊和不確定的,但她已經慢慢知道了哪些是“我的”,是安全的。
在這個階段,父母一定放輕松,不要給予寶寶太多的“社交”壓力,強迫寶寶和其他孩子玩,強迫孩子去分享。孩子只有形成非常安全的“我的”概念,才能有勇氣去探索“你的”、“他的”這些區(qū)域。過早地去強迫,不是在幫助寶寶,而是在摧毀寶寶剛剛建立起來的關于“我的”安全感。
第二階段:平行玩耍
大概從10個月到1歲左右開始,寶寶慢慢開始樂意和她差不多大的孩子呆在一起了,但他們之間幾乎不會有什么交流和互動,各玩各的,但會聽和觀察其他孩子。他們之間唯一的互動好像就是搶玩具,因為每個孩子都覺得這個玩具是“我的”。其實“搶玩具”這個行為本身也是說明了寶寶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周圍有同伴存在了。
平行玩耍的階段是孩子早期社交能力的萌芽,從這個階段開始,父母要更加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去和年齡相仿的孩子呆在一起,去體驗她人生的早期社交。如果之前你沒有做,這個階段開始就可以建立一些固定的玩伴(Play date)或者去一些早教課、參與一些親子活動。但要注意,創(chuàng)造機會,并不意味著馬上就要求孩子就能互動交流,適應周圍有同齡人本身也是需要時間的。
同時,正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社交能力還不成熟,當孩子之間出現一些所謂的“行為問題”,比如搶玩具、比如打人,大人是需要干預的,而不能“讓孩子自己解決”。我們的干預不是懲罰或者表揚,而是在給孩子們(雙方,打人和被打者)演示正確的社交方式應該是怎樣的,身教大于言傳。
盡管和其他孩子在一起,但各玩各的!
第三階段:聯合玩耍
大概在2~3歲之間,大部分孩子進入了“聯合玩耍”階段。這個階段孩子還是各玩各的,但和上一個階段有個明顯變化就是他們會模仿其他孩子做一樣的事。比如,在玩扮家家游戲時,如果一個孩子披上一塊毯子扮超人,那很多孩子也會跟著披上毛巾、毯子或者被單來扮公主、仙女或者蜘蛛俠等。他們會開始互動,比如交流、交換玩具玩,但每個人還是自己玩自己的,缺少共同的目標和興趣。
這也是很多育兒書會建議送孩子去上幼兒園的年齡,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完全適應周圍有同齡孩子的存在,那她需要有空間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而且最好是一個穩(wěn)定持續(xù)的社交圈,那無疑幼兒園是個不錯的選擇。話雖如此,但幼兒園也不是唯一絕對的選擇,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我們要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讓孩子開始接觸同齡人,接觸的時間更長,接觸的人更多。
玩一樣的內容,但自己玩自己的!
第四階段:合作玩耍
這個階段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也是父母們會特別注意到的。這個階段發(fā)生在4歲左右,孩子開始有了“團隊合作”精神,大家會齊心協力為了完成某個目標而玩耍。也是這時開始,我們會很清晰地發(fā)現,孩子之間一定會出現一個“孩子王”,他會更有“領導能力”,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然后指揮其他孩子怎么做。溝通交流和聆聽能力是這個階段的關鍵。
這個階段開始,孩子開始有了“好朋友”的概念。有不少很早就上幼兒園的孩子,之前也許每次去幼兒園都大哭大鬧,但好像一過了4歲生日,就不再有這樣的情況發(fā)生了,有的還會特別特別期待上幼兒園。就是因為他們的人生第一次有了“好朋友”,因為這些好朋友,幼兒園變得不同了,而從這時開始也意味著父母要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很多朋友間的爭端了。
開始合作完成同一個目標!
給孩子一個社交環(huán)境很重要
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3歲以前的孩子很可能在有其他孩子在場的時候是堅持自己玩自己的,很少與其他孩子合作玩游戲。但這種環(huán)境,這種場合,對于孩子養(yǎng)成合群的精神是必要的。孩子可以在這種場合感受到群體的氣氛,觀察其他孩子的行為,學到許多新的知識、技能,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還能在這種環(huán)境中體會到公共秩序和游戲規(guī)則的重要性,所有這些對孩子社會性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因此,雖說3歲以前的孩子大多處于以個人活動為主的階段,但這并不是說3歲前的孩子不需要與其他孩子交往,作為家長要有意識地帶孩子到有其他孩子活動的場所去,提供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塊兒玩,這對如今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
現在多為獨生子女,家庭中缺乏同伴?;蛟S許多父母認為,父母可以與孩子有良好的關系,或者還有長輩、保姆等方式保證孩子能有人與之交往,所以孩子在家并不缺乏交往對象,不存在交往缺乏問題。但心理學研究發(fā)現,兒童的同伴關系與孩子和成人之間的關系是兩個不同的系統(tǒng),它們不能相互替代或相互轉化,兩個系統(tǒng)各自對心理發(fā)展起著不同的作用。因此,家長應提供機會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
3歲前的孩子如果長期處于成人的保護之下,缺乏與其他孩子交往的經驗,以后就會出現對集體活動不適應的現象。如不善于與其他孩子分享玩具,不善于相互配合,不善于遵守活動規(guī)則,往往游離于集體活動之外,久而久之孩子會變成一個不受歡迎、不被重視和被忽略的人,這對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即使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生活的圈子擴大了,父母仍然要用以上態(tài)度和方法來引導他們與其他小朋友合作,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社會性的正常發(fā)展。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