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1-20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1.健談型
“老師,軒軒昨晚睡太晚了,中午讓他好好休息會兒!”
“老師,軒軒今天在幼兒園吃飯怎樣啊?”
“老師,軒軒和小伙伴玩得好不好?”
自從軒軒上幼兒園后,媽媽每天在入園和離園時,都會“霸占”老師的時間,重復上面這樣的內容,有時還會在老師午休或下班時間也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甚至從孩子出生的小故事聊起,短則十幾分鐘,長則半個多小時,完全無視老師的其他工作……
解 析
這類家長通常并非故意“打擾”老師的工作,他們一方面是由于過度焦慮,將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另一方面則是對幼兒園老師的工作狀態(tài)不太了解,并未意識到這在無形中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
支 招
? 明確重點,給予答復
老師在和這類家長交流的時候,要有時間觀念,比如:主動告知對方自己稍后的工作安排,然后問清對方需要幫助的地方,有針對性地給予簡潔實用的答復;如果交流的話題還需進一步討論,可以預約時間確保后續(xù)的延伸交流。
? 及時反饋,互相信任
老師要及時反饋孩子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表現(xiàn),當孩子出現(xiàn)異常時,要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告知事因和處理方式;可以借助家長會、開放日、家訪等家園交流活動,讓他們看到老師工作的不易,加深家園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這樣很多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2.護短型
希希平時在幼兒園很挑食,老師希望通過家園共育達成共識,幫助希希改正挑食的壞習慣??墒?,當老師向希希爺爺反映情況時,爺爺卻說:“我們全家人都不愛吃青菜,所以孩子也不愛吃嘛!而且我們家孩子這么瘦,多給她吃點肉,沒事兒的,您以后不用管這個問題啦!”
解 析
這類家長有的是誤會了老師的本意,將老師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告狀”,所以態(tài)度不友好;或者是只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況,對于老師反映的孩子在園表現(xiàn),總是難以相信;還有的家長因為擔心老師不喜歡自家孩子,所以想方設法為孩子遮掩過錯或缺點……
支 招
? 單獨約談,說明初衷
指出孩子問題時,老師要注意避開其他家長,進行個別約談,特別是在與祖輩家長溝通時,要以誠懇的態(tài)度,謙和地表達建議,既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重視與關愛,又保護了家長的自尊,不讓他們感到難堪而產生抵觸情緒。
? 創(chuàng)造機會讓家長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
老師要通過各種途徑讓家長真正意識到問題所在,并了解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F(xiàn)象,這樣他們才會對孩子形成全面客觀的認知,認真考慮老師的建議,積極與老師合作,幫助孩子改正問題。
3.沖動型
童童在一次玩滑滑梯時,不小心把手擦破了皮,老師立刻帶他去保健室進行消毒處理。離園時,童童媽媽看到后直接大發(fā)雷霆,她質問老師:“是誰把他手弄破的?你們老師干嘛去了?為什么不管?”說完拉著孩子,直奔園長辦公室理論……
解 析
這類家長在面對任何與孩子有關的負面消息時,由于愛子心切而缺乏理性思考,容易激動,表達情緒的方式簡單粗暴,容易讓園所和老師陷于被動。
支 招
? 保持冷靜,誠懇道歉
有時家長沖動發(fā)火可能是性格比較急躁,并非針對老師。老師盡量避免在家長氣頭上進行解釋和溝通,而是可以先誠懇地表達歉意,避免“硬碰硬”,使得誤會加深。
? 理性溝通,分析原因
面對家長提出的質疑和指責,老師不能認為自己問心無愧而任由家長誤解,可以從與孩子交談入手,向家長講清事情的來龍去脈,用孩子的態(tài)度影響家長,并讓家長認識到沖動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對孩子產生錯誤示范。
4.質疑型
離園時,老師在宣傳欄貼出通知,請家長幫忙收集家中的廢舊物品,豐富幼兒園的美工區(qū)素材,供孩子們進行手工創(chuàng)作。奇奇媽媽看到后不停地和身邊的家長抱怨:“幼兒園怎么天天讓孩子撿廢品啊?怎么不教拼音、寫字這些實用一些的東西?”
解 析
家長在和老師的交往過程中,由于各自的生活經驗、個人素養(yǎng)、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不盡一致,因此對待同樣的問題,認識與理解也不同,難免會產生“分歧”。
支 招
? 引導正確的教育觀念
根據(jù)家長的特點和需求,開展有針對性地專題講座和小型座談會,引導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通過豐富多彩的家園活動,讓家長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更好地認識班級的教育活動,認識和調整自己的教育誤區(qū),感受孩子的變化和成長。
? 不斷提升個人素養(yǎng)
老師可以通過億童幼師網校等途徑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通過廣泛閱讀、多方面學習提高專業(yè)水平,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引導家長,還能用自身良好的修養(yǎng)贏得家長的信服,獲得他們的認可。
? 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tài)
作為老師,要以平等開放的心態(tài),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多肯定家長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觀念,積極采納家長的合理建議;對于不太合理的意見或建議,也要積極回復,向家長解釋原因。
家園溝通習慣用語分析:
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有這種事發(fā)生。”
→ “這件事我立刻查查看。”
過于強硬的語氣容易把家長置于不被信任的境地,使本已情緒激動的家長更加氣憤。
× “不行!”
→ “我能做到的是……”
當家長提出超出幼兒教育目標以外的要求時,如教孩子寫字、拼音等,老師如果直接“理直氣壯”地拒絕,容易給家長留下難以溝通的印象。老師應該曉之以理,委婉表達幼兒園教育的目標。
× “這不是我的工作。”
→ “這件事應該由XX來幫助你,您可以……”
當家長請老師做職責以外的事或對幼兒園工作有疑慮時,老師不能簡單應付,而是應該采取積極態(tài)度,幫助家長解決疑難,以表現(xiàn)對家長的重視。
× “您的孩子今天又犯……毛病了。”
→“您家寶貝一直有進步,只是……還需要努力。”
在指出孩子缺點時,用正面贊揚的形式會比平鋪直敘地陳述問題,更容易獲得家長的接受和認同。
× “我忙著呢!”
→“請您稍等一下!”
在家長接送孩子時,老師常常要一個人面對眾多家長的詢問或要求,比如在和一位家長交談時,另一位家長在旁邊迫切提問,此時,簡短的回答加上輕松愉快的語調,能讓家長領會到老師已經意識到他的存在,并會盡快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