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02日 星期二 北京青年報 文/寧蔚夏(副主任醫(yī)師)
人類的飲食經(jīng)歷了由“粗”到“細”的轉(zhuǎn)變,如今又開始了由“細”到“粗”的折返,以至于粗糧的價格高于細糧。的確,粗糧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有助于促進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對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腸癌等有一定的好處。然而,事情往往是利弊兼有,過多地進食高纖維食品,對人體也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纖維素在阻礙有害物質(zhì)吸收的同時,也會影響人體對食物所含蛋白質(zhì)、無機鹽和某些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如吃煮、炒的黃豆,蛋白質(zhì)的吸收消化率最多不過50%,而把黃豆加工成豆腐后,吸收率可升至90%,原因在于加工后破壞了黃豆中的纖維成分。事實上,以粗糧為主的遠古時代的人,其壽命只有現(xiàn)代人的1/4,甚至還要少些。雖與其他因素有關(guān),但粗糧營養(yǎng)不足,造成發(fā)育不良、體質(zhì)差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長期大量進食高纖維食物,會使人的蛋白質(zhì)補充受阻,脂肪攝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從而影響骨骼、心臟、血液等組織器官的功能,降低人體免疫及抗病能力。
過猶不及,食用高纖維素食物即粗糧,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掌握在一定的限度內(nèi)。
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會建議,在全天250克—400克主食中,粗雜糧占50克—100克。正常人吃粗糧以每天一次為宜,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則可以安排一天兩次。吃粗糧的時間以中午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