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2年10期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地球。”園長在工作中也要學會尋找“支點”。因為一個幼兒園是由教育科研、日常教學、家長工作、衛(wèi)生保健、后勤保障等工作組合而成的復雜機構,園長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因此,園長要研究管理策略,巧妙尋找管理工作的“支點”,以推動幼兒園的整體協調發(fā)展。
“支點”一:凝聚人心
管理離不開管人,問題在于如何管。剛性的制度約束雖然必不可少,但柔性的激勵有時更能激發(fā)教師的主體意識,點燃教師的工作熱情。
1.繪制園所發(fā)展愿景,激勵人心
明確的奮斗目標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與主人翁意識,激勵教師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中。如果教師不了解目標,只是被動接受工作任務的布置,則不利于積極性的提高。以往,我們的發(fā)展規(guī)劃只存在于文本上、存在于領導班子心中,一線教職工無從了解。我試圖改變這種局面,在聽取教師意見后,共同重新修訂了幼兒園發(fā)展“五年規(guī)劃”“三年規(guī)劃”,力求讓“規(guī)劃”更科學合理、更具體可行。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會議、研討活動等形式,宣傳園所發(fā)展愿景,讓所有教師了解“十二五”期間每個學期的工作重點,明確課程建設、園本研究、師資隊伍等各個項目在每個學期的主攻方向,以此確立集體奮斗目標,激勵人心。每學期期末,我園還舉行成果展示會,通過看“成果記錄片”、教師隨想等環(huán)節(jié),檢驗學期目標達成情況,同時讓教師感受工作后的成功感。
2.實施教師分層培養(yǎng),鼓舞人心
由于經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用同一套標準要求所有教師是不可取的,勢必會引發(fā)大部分教師的挫敗感。以往我們還經常把一些教師樹為榜樣、典型,然而其他教師雖有仰望她們的心態(tài),但由于自身積淀有限,想學習她們而不得門路。為了使全體教師都能在自身專業(yè)水平基礎上獲得提升,我園嘗試實行分層培養(yǎng)模式。
首先,我們根據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將教師劃分為四個類型:新手型、成長型、成熟型、骨干型,為每個層面的教師制定發(fā)展指南,指南包括教育工作、教學工作、家長工作、科研等方面的內容,各層面教師都能在指南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其次,我園為四個類型的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yè)引領。比如舉行“骨干有約”活動,讓骨干教師成為教學診斷、環(huán)境策劃、早教等工作的領銜人,促進骨干教師的再成長。再如舉行“挑戰(zhàn)主持人”活動,由成長型教師擔任各類園本教研活動主持人,以督促她們不斷學習、思考。分層培養(yǎng)制度的實施讓教師有了差異性的展示和發(fā)展平臺,增強了教師的自信心。
3.打破條線工作邊界,融合人心
在傳統的幼兒園運行模式中,幼兒園隱含著不平等的階層,從高到底依次為領導班子——教師——保育員——其他后勤崗位。這四類群體對幼兒園發(fā)展的主人翁意識也隨著這個隱性的階層地位下降而依次減弱。然而幼兒園是一個整體,想追求優(yōu)質成長就少不了任何一個條線的完美運行。
在我園,領導班子的角色定位不僅是管理者,還是一個服務者。領導班子能盡力激勵、贊賞人,并且懂得什么時候把對教職工的幫助與服務付諸行動。工作中則多征詢教職工意見,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形成工作決策。實踐證明,民主型的工作方式并沒有降低領導班子的權威,反而減少了教職工的抵觸情緒,提高了教職工對工作的認同感和執(zhí)行力。我園的保育員都被孩子們稱為“老師”,我們也同孩子一樣以看待“老師”的眼光對待她們。比如開展“解讀童心”“班級常規(guī)”等研討活動時,讓保育員也參與其中,賦予她們發(fā)言權、建議權;還鼓勵保育員讀書、反思,交流工作心得。通過這些舉措,讓保育員感受到自己不僅僅照顧了孩子的生活,還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工作伙伴。對于其他崗位的后勤人員,我也努力激發(fā)他們對自身價值的認同。比如鼓勵廚師走出食堂,午餐時間到教室里與教師、孩子面對面交流,聽取他們的建議,以此作為改進工作質量的依據。每年感恩月活動中,我園孩子還會制作小禮物,贈送給食堂、保安、保健等各崗位后勤人員,孩子們真誠的感謝成為了教職工源源不竭的工作動力。
“支點”二:引領理念
管理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要從根本抓起。管理工作不僅要指導教師領悟具體工作方法,更要為教師指明教學改革方向,以思想領導思想,以觀念更新觀念。當幼兒園的辦園思想、教育理念成為了全園教職工的共同信念,在每個教職工的價值取向、期望、態(tài)度、行為中得以顯現,幼兒園才是真正走上了內涵發(fā)展之路。
1.讓閱讀成為思想生長的百花園
要教書必須先讀書,善教者必然是善學者。閱讀能豐盈教師的精神世界,積淀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滋養(yǎng)教師的教學靈氣。我園特別重視閱讀推廣工作。首先,我們針對幼兒園圖書數量少、種類單一的情況,購買了多種圖書,還鼓勵教師拿出自己的好書實現資源共享。其次,我們開展了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如好書推薦、好文推薦、閱讀博覽等。其中,閱讀博覽活動受到了教師的大力歡迎。因為這項活動倡導教師跳出教育看教育。通過閱讀文學、藝術等書籍,教師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這些又能成為專業(yè)發(fā)展的養(yǎng)分。閱讀博覽還倡導教師不僅讀成人的書,還要和孩子們一起讀書。通過閱讀孩子的書,老師們發(fā)現了許多有價值的題材,還設計了許多精彩的教學活動。
2. 讓園本研究成為由理念到行動的孵化器
園本研究是幼兒園內涵發(fā)展的必要途徑。我園試圖避免園本研究的大而空,力圖讓園本研究成為教師實踐工作的支撐。比如,圍繞我園主課題“自主性游戲活動中3~6歲幼兒小主人教育實踐研究”,開展“快樂淘寶——學習性區(qū)域研討”“品味童年——角色游戲經典區(qū)域研討”“創(chuàng)意無限——特色游戲區(qū)域研討”等研究活動,每個主題的研究都通過前期收集資料、沙龍研討、付諸實踐、評比展示等序列性過程,真正讓園本研究成為游戲理念向實踐行動的孵化器。每學期中,我園還會在收集教師困惑的基礎上,抓住教育教學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將一課三議、成長型教師評優(yōu)課、骨干教師展示課、隨堂聽課等教學實踐與研討沙龍結合起來,就課堂提問策略、教具演示策略、重難點解決策略、教學機智應對策略等問題仔細研磨,從實踐中找問題研討,再把研討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通過系列性研討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3. 讓園領導成為教育科研的先行者
教育科研是幼兒園內涵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園領導作為幼兒園發(fā)展的領路人,他們的研究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的發(fā)展高度。如果園領導只忙于行政事務,脫離了教育科學研究,那么教育科研不會成為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我園領導都十分注重自身的學習與積累,還承擔了多項省、市級課題,每學年的教科研成果均名列全園第一。自身的積淀讓領導在各類研討活動中能敏銳捕捉問題,能給予教師提綱挈領的指導,從而提升了各類課題的研究水準。
“支點”三:調控過程
管理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不是只設計目標再檢查結果就萬事大吉了,良好的過程管理與調控是保證成功的重要一環(huán),否則種下的種子不一定能長成果實。
1.用好“目標梯度法”,層層落實工作任務
日常具體工作實際上是對學期工作目標的分解。目標的分解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工作的達成度。我園堅持構建梯度式的目標體系,按照時間梯度、難易梯度兩個維度分解工作目標。以小主人實踐活動為例,先制定出時間安排表,確定好每月活動主題,確定好每個主題中在園活動、親子活動、社會活動的具體時間,以保證活動按時進行。再羅列出每個主題的工作任務,這些任務的難易程度不一,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與能力,申報不同梯度的工作任務,協商后制定人員分工表,分工表上不僅確定了責任人,還確定了審核人。這樣的分工方式保證了責任到人,因此每項工作都能落實到位。
2.用好“藍色思考帽”,反思調整工作過程
“六頂思考帽”是英國學者愛德華·德·博諾博士開發(fā)的一種思維訓練模式,或者說是一個全面思考問題的模型。“六頂思考帽”分為白、紅、黑、黃、綠、藍六種色彩,每種色彩代表一種思考方式。其中,藍色思考帽代表對思維進行思維,它對我的啟發(fā)是:要在工作中學會反思。
比如備課組活動雖然按時進行,但討論時經常發(fā)生跑題現象。因此我們嘗試調控備課組活動過程,把備課組活動分為主題審議、教學精彩片段分享、重點課例研磨、其他課例研討、解惑答疑五大環(huán)節(jié),并且大致約定了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用時,內容與時間的緊湊集中了教師的思維,提高了活動的效率和效益。再如在技能培訓工作中,雖然每個學期都對教師進行全面的基本功考核,但是總感覺提高不快。反思培訓工作后,我發(fā)現光靠教師自我學習不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因此我們邀請園外的專業(yè)美術教師、音樂教師、電教教師來園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培訓后再進行專項考核,使教師基本功通過培訓得到提升,通過考核得到鞏固。
凝聚人心、引領理念、調控過程這三個管理“支點”讓我找尋到了幼兒園發(fā)展的“金鑰匙”,通過實施此種管理策略,幼兒園各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位心理學教授曾說:“管理沒有最好,永遠都在追尋更好的路上。”我還將不斷追求更高效的管理方式,以帶動整個團隊的進步。
摘自《早期教育 教研版》2012.4
家長心中的好幼兒園
上海 由上海市幼教協會和“匯豐晉信家長匯”網站聯手主辦的“心目中的好幼兒園和好老師標準”調研在上海19個區(qū)縣共1134所幼兒園的家長中進行,最終共收到有效問卷2449份。調研結論家長認為好幼兒園須符合以下9大標準。
1. 定期提供孩子總體發(fā)展狀況的評估表,并及時與之溝通需要很注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2. 飲食必須合理調配營養(yǎng),滿足幼兒成長發(fā)育需要;3. 活動場地的規(guī)模必須要滿足幼兒一定程度的體能運動需要;4. 需教會兒童睡眠、排泄、盥洗和飲食等方面的良好習慣;5. 希望孩子入園一定時間后會表現得很尊師愛園;6. 應當運用游戲的方式教學;7. 孩子就讀幼兒園周圍的噪音、空氣等必須達到一定的環(huán)保要求;8. 重視幼小銜接;9. 給予孩子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以及現代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的觀念教育。
天津 天津市教科院開展了“家長滿意的幼兒園指標體系研究”,對4個區(qū)的5所幼兒園進行了問卷調查,結合對家長、園長、教師的訪談,分析出影響家長對幼兒園滿意度的因素。
研究發(fā)現,影響家長對幼兒園滿意度的7大因素分別是:1. 幼兒園和家的距離是否適宜,交通是否方便;2. 學費標準如何,是否清晰合理;3. 形象和聲譽;4. 環(huán)境與設備,涉及園內外整體環(huán)境、戶外活動場地、硬件設備、活動室面積、師幼比例等;5. 園長、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對幼兒的態(tài)度;6. 是否有英語教學,識字、寫字、算術教學,是否開設繪畫、舞蹈、圍棋等興趣班;7. 安全管理,包括飲食、衛(wèi)生、營養(yǎng)等方面。
(供稿/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