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3-01 來源:福建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點擊:次
幼兒園保教主任在聽評課中應盡量做到與教師分層互動,針對各層次教師的特點和問題進行有效指導。保教主任可以針對園內(nèi)三類教師,即新教師、熟手教師、骨干教師,不同的專業(yè)起點,精心鋪設三條與其發(fā)展相對應的“車道”,即“慢車道”“快車道”“超車道”,進行分層指導,讓她們在分層互動中各行其道、有序提升。
而且,在開展聽課評課時,第一時間內(nèi)采集他們在教學現(xiàn)場的各類信息,并以“三字”策略來實施分層互動指導。
一、與新手教師聽評互動的“三字”策略:聽、糾、導
新教師在駕馭集體教學活動時體態(tài)不夠松弛與自然,導入時通常比較生硬,慣用書面語來進行引導。師幼互動中易出現(xiàn)重復、等待、慌亂無措以及急速跳進后戛然收尾等現(xiàn)象。他們就像是一名剛拿到駕照的開車新手,略顯笨拙地行駛在“慢車道”上,緊張而又十分稚嫩。因此,針對新手教師的聽評策略便要幫他們在“慢車道”中握住方向盤,一步一步規(guī)范地予以實施,直至熟練,即“聽其言、糾其偏、導其行”。保教主任在聽課中,聽新教師在一個活動中提出的各類問題;評課時,幫助他糾正在活動中一些不當?shù)捏w態(tài)、措辭及小細節(jié)等;然后,還要引導他在梳理聽評反饋后再進行原教材的完整實踐。
案倒一:新手教師組織的大班美術活動“城市的煙花”
在活動開始,新教師小范開始導入,“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了一段精彩的錄像,讓我們伴隨著美麗的畫面和好聽的樂曲一起開始今天的學習,好不好?”接著,讓幼兒觀看近3分鐘的視頻。
播放完畢后,范老師提問:“在錄像里,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煙花是在什么地方綻放的?什么時候會放煙花呢?”
在第二次欣賞完后,范老師又問道:“下面,我們再來看一遍錄像,看清楚這些煙花是怎么樣在空中綻放的,在空中綻放后又形成些什么形狀?”
其實這兩次提問就是要讓幼兒在欣賞感受之后,描述自己觀看煙花的感受。
保教主任提出的建議:導入時的話語應該簡潔與口語化,要注意調(diào)適好活動的節(jié)奏,并以開放性的問題來激發(fā)幼兒從多維的角度,從自己的經(jīng)驗點來分享觀察欣賞后的感受,在互動的交流中引發(fā)討論的興趣。建議教師邊打開視頻,邊說“看,這是……”然后,暫停畫面,開始提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煙花在燃放的時候,它帶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二、與熟手型教師聽評互動的“三字”策略:尋、修、切
熟手教師就像是一名有一定駕齡的司機,他們已不再滿足于在“慢車道”上行駛了,而是已經(jīng)能夠駛上“快車道”進行挑戰(zhàn)。所以,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熟手教師解讀幼兒的經(jīng)驗比較老到,有一定的教學方法,與幼兒的互動比較自然,活動中的脈絡比較清晰,調(diào)控活動的意識強。但她們?nèi)菀缀鲆晝A聽幼兒新異的發(fā)現(xiàn),模式化的師幼互動較多。而且,過度掌控預設的環(huán)節(jié),目標的內(nèi)隱意識較弱,不善于做低結(jié)構(gòu)性的活動設計。因此,針對熟手教師的聽評策略便可在“快車道”中逐步修整細節(jié),以“小步遞進”的開放視角增刪環(huán)節(jié),以“切段”的方式有效地予以實施,即“尋其誤、修其語、切其段”。保教主任在聽課中,聽辨與尋找熟手教師在一個活動中與目標不相匹配的環(huán)節(jié)設置。評課時,幫助教師修整目標的設置、材料的提供、互動的形式等,引導教師在梳理聽評反饋后進行原教材中切段的再次實踐。
案例二:熟手型教師組織的大班語言活動“螞蟻奶奶的房子”
在活動中,熟手型教師顧老師設置了這樣三個環(huán)節(jié):
1.觀察導入。出示幻燈片1的主畫面:螞蟻奶奶為什么不開心。
2.欣賞討論。出示幻燈片2,續(xù)講故事后,教師提問:“小螞蟻會想什么辦法讓螞蟻奶奶從早到晚都曬到太陽?”當幾個幼兒自由回答后,教師就讓幼兒分組,結(jié)伴合作來記錄想到的辦法。等分組交流后,教師再出示幻燈片3,把故事中最后一段小螞蟻想的辦法講完整。在小結(jié)時,教師還讓幼兒交流自己為爺爺奶奶做過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經(jīng)驗拓展。根據(jù)故事中向日葵向陽性的特點,激發(fā)幼兒交流植物的特殊本領。
保教主任提出的建議:活動的素材點過多,特別是欣賞討論中的自由討論、分組討論記錄、交流為長輩做事等的容量已經(jīng)達到飽和的狀態(tài),還要再添上有關植物特殊本領的經(jīng)驗拓展,整體超過了一個集體教學該有的經(jīng)驗點。因此我提出了以下建議:刪減經(jīng)驗拓展;欣賞討論中的分組討論記錄是活動的重點;有關交流為爺爺奶奶做事可調(diào)整為活動的第三環(huán)節(jié)。因此,把原先的活動目標“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向日葵的向陽性和了解一些植物的特點”改成“在問題討論的情境中,學習記錄交流讓螞蟻奶奶曬到太陽的一些經(jīng)驗”。這樣,環(huán)節(jié)與目標的匹配度變得更為緊密。
三、與骨干教師聽評互動的“三字”策略:問、磨、研
骨干教師既像是一名駕駛技藝嫻熟的司機,也像是一名職業(yè)的駕駛教練。他們善于在“超車道”上高速安全地行駛,還能在實踐中自我反思與提升。因此,在各類領域教學的活動中,骨干教師能以靈活、開放的教學設計來引發(fā)與幼兒之間的有效互動,更能在舉一反三中不斷修正自我的教學風格。但不少骨干教師自我歸屬感強,如果保教主任的聽評指導不到位,容易引發(fā)其反感的抵觸心理,致使聽評互動陷入僵局。因此,針對骨干教師的聽評策略便是讓他們在“超車道”中不斷挑戰(zhàn)自我、平衡自我,即“問其惑、磨其法、研其思”。保教主任在聽課中,感受骨干教師在一個活動中的關鍵亮點與突出的細節(jié)。評課時,詢問教師在駕馭活動之后的感悟,多問幾個“你感覺怎么樣”,在分享與切磋的討論互動中磨煉出一些不同的方法,引導其在梳理聽評反饋后再進行原教材教學思辨后的研究整理,如優(yōu)質(zhì)精品課、案例、課例、小論文等。
案例三:骨干型教師組織的小班美術活動“小魚吐泡泡”
李老師在幼兒實際體驗吹泡泡之后,出示幻燈片讓幼兒觀察交流,并提問:“這是美人魚吹的泡泡,看,她吹了多少泡泡?”
“她吹的泡泡怎么樣?”
在請一名幼兒示范時,教師又問:
“你要幫魚媽媽吹個什么樣的泡泡呢?”
保教主任與李老師的溝通情況:“李老師,你今天在活動中與小班幼兒的互動怎么樣?”李老師直言不諱地自我解剖,感覺有點按部就班,一直是教師推在前,幼兒動在后。“李老師,你的‘看,她吹了多少泡泡’與‘她吹的泡泡怎么樣’這兩個問題是要讓幼兒感受什么呢?”“是要觀察泡泡的數(shù)量、顏色、大小……”“那如果把兩個問題前后顛倒的話,會有什么效果呢?”“我明白了! ‘怎么樣’的問題比‘多少泡泡’的問題更開放。對了,我覺得應該調(diào)整一下這幾個問題的順序……”
緊接著,李老師就梳理出了將觀察幻燈片畫面的問題進行調(diào)整。先問“看看……”“怎么樣”“喜歡嗎”“為什么”并以讓幼兒走向前來觀察,縮短觀察的距離,進一步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同時,第一句的“看看……”更彰顯了留白式互動對抓住小班幼兒注意力的價值。后面逐步跟進的詞組式問話既自然,也更貼近小班幼兒的語言特點。
另外,當一名幼兒上前示范時,教師的問題可拋給其他坐著的幼兒,“你覺得,她為魚媽媽吹的泡泡怎么樣呢”,讓邀約式的互動來推幼兒到活動的前沿。
這樣,一個“小魚吐泡泡”的優(yōu)質(zhì)精品課就此誕生了。
當然,聽課評課是保教主任幫助教師成長的方法與藝術,也是提升保教質(zhì)量的關鍵之所在。因此,保教主任只有在聽課評課中掌控好分層互動,才能體現(xiàn)保教管理的實效。在工作中不斷搜求與創(chuàng)新保教研訓的思路,為各層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鋪設出一條綠色的通道,從而全面促進園所的發(fā)展。
作者: 高萍 徐嬋娟 單位: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老港幼兒園 上海市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