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是很多家長注重培養(yǎng)的一個好習(xí)慣,但是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景。
場景一:“小甜嘴”不見了
明明今年3歲多了,以前可是小區(qū)里出名的小甜嘴,只要我們讓他叫人,他就甜甜地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大人都喜歡得不得了,都愿意逗他玩,也會把好吃的、好玩的給他,摸摸臉蛋、親親他,明明很開心,我們也覺得很自豪。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明明變得不愛叫人了,爸爸媽媽要不住提醒,有時候勉強叫一聲,有時候做個鬼臉。對別人摸他臉很不喜歡,會生氣或不理別人。大家都納悶,以前的小甜嘴怎么不見了?甚至別人給吃的、玩具時,也不說謝謝。我有時挺生氣的,就批評他,說這樣做不是好孩子,大家會不喜歡他的。
場景二:不喜歡,就不理你
悠悠今年快5歲了,一向活潑開朗。以前在院子里或者電梯里碰到熟人打招呼時,她都會回應(yīng)說“阿姨好”。但最近她有點奇怪,別人打招呼時她躲媽媽身后不吭氣,事后媽媽說,你看阿姨夸你衣服漂亮是喜歡你,你怎么不跟阿姨問好呢?她說我躲起來不讓她看我衣服,或者說我不喜歡她,她穿皮草,小動物多疼啊。上次去媽媽辦公室,因為半年沒來了,一個原來跟她挺熟悉的女同事見了她,走過來想攬她,她一下子躲開了,同事覺得有些尷尬。后來孩子告訴媽媽,她不喜歡阿姨的發(fā)型和眼鏡。天啊,她的理由好奇怪!
幼兒園接送的時候碰到別的小朋友的父母,人家跟她打招呼,她不喜歡的也不回應(yīng)。
對待陌生人,悠悠倒是大大方方的,上公交車會跟售票員打招呼,在小區(qū)見到陌生的奶奶提沉東西時會主動說:奶奶我?guī)湍恪?/p>
心理分析:孩子打招呼行為變化的原因
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很“有禮貌”,但是長大之后有些孩子變得不愛打招呼了,究竟孩子的心理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原因一:伴隨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
隨著孩子長大,觀察能力更強,注意力范圍更廣,他們會注意到原來沒有關(guān)注的細節(jié),對于一些成人的著裝、說話的方式、對自己的態(tài)度也有了更加明確的感知和判斷,如果有些作法讓孩子不歡喜,像場景一中,明明對別人摸自己的臉感覺不舒服,就可能因此不高興,因此會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來,不再熱情地回應(yīng)別人。
原因二:伴隨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孩子更加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和別人的評價
一般孩子到了2歲多,開始形成“我”的概念,逐漸能夠分清楚自己和別人,對自己的外表、衣服等更加注意,同時對別人怎么看自己更加敏感。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識剛剛開始發(fā)展,對自己還存在很多不確定的感覺,因此別人一些無意的語言或行為就會給孩子不同的感受。例如場景二中成人夸孩子衣服漂亮,但孩子可能對自己穿這件衣服是不是好看還不確定,所以出現(xiàn)回避的行為。
原因三:孩子的情感體驗分化,對熟人的評價更在意
孩子3、4歲情感體驗迅速發(fā)展,體驗到更加復(fù)雜的情緒,如喜歡、愉快、生氣、厭惡、悲傷等,一些情感細膩、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會有更加復(fù)雜的感受。比如,場景二中的小姑娘覺得阿姨穿皮草就是傷害小動物,所以會體驗到強烈的厭惡感。同時,由于熟人和父母接觸的機會更多,更容易把自己對孩子的看法和評價傳遞給家長,家長又會把這些話反饋給孩子。因此,孩子對熟人的態(tài)度會比較謹慎,而對于陌生人,孩子還是想給別人留下積極的好印象,所以反而在他們面前更容易出現(xiàn)打招呼的行為。
原因四:成人或家長某些不當作法的影響
很多孩子開始的時候愿意跟別人打招呼,但有時候成人只顧自己說話,忽視了孩子,還有的家長總批評孩子說,看看別人,嘴巴多甜呀!還有些家長覺得只有孩子“叫人”才是打招呼,但擁抱、揮手、微笑等也是打招呼的不同方式。
面對孩子打招呼行為的變化,家長要首先改變自己的行為。
一不要:在眾人面前強迫孩子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愛跟別人打招呼,能給自己掙面子,別人會覺得自己是個好家長,所以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成為家長的“心理需求”。因此,家長要覺察并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當孩子不愿打招呼的時候,一定是有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感受,所以家長不要當眾批評或者強迫孩子,否則只會使孩子覺得沒面子,反而變現(xiàn)得更逆反。
二不要:強求孩子“表面順從”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特點,有些孩子可能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喜歡的人就不打招呼。有些孩子可能迫于家長的壓力表面順從,但是內(nèi)心有很不舒服的感受,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一要:和孩子一起打招呼
很多家長往往見到熟人后,都會首先讓孩子跟對方打招呼,而沒有給孩子提供示范和榜樣,特別是有很多人的時候,孩子不知道跟誰打招呼,是一一打招呼還是一次就好了?因而會感覺很茫然。
因此,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跟別人打招呼,這樣孩子面臨的壓力降低,感覺更安全,也知道到底該怎么做。
二要:積極及時強化孩子的行為
孩子如果跟別人打了招呼,內(nèi)心都希望得到家長的贊賞和認可。因此,家長要敏銳地觀察孩子的行為,只要孩子表現(xiàn)出打招呼的意愿或行為,如叫人、身體靠近對方、微笑等,家長要馬上給予表揚或強化,不必局限于口頭肯定,也可以擁抱一下孩子,對孩子微笑等。
三要:通過游戲扮演角色,讓孩子體驗別人的感受
很多孩子對人的態(tài)度會受某些細節(jié)的影響,如場景二中的小姑娘,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玩游戲的方式,讓孩子體驗不同人的感受,體驗不被別人理睬的尷尬,讓孩子能夠換個角度體驗。同時,可以在游戲中讓孩子模仿不同的人、動物,看看可以怎樣打招呼。游戲的情境下孩子都比較放松,有利于孩子將這些方法遷移到生活中。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