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怎么成了中國孩子的奢侈品?
在女兒幼兒園的門口,我總會看到一位外籍爸爸準時等著他的孩子,很高的海拔,在女人堆里總是極為顯眼。
“你不工作嗎?”老人總是好奇打聽。
“工作。”他總是操著不流利的中文應(yīng)著。
偶爾,他也會看電腦、接電話,但看孩子過來的時候,總是立馬關(guān)上電腦、掛掉電話,高大的身軀總會蹲下來,等他的孩子跑到懷里。
我發(fā)現(xiàn),對一個女人,最有殺傷力的男性魅力,居然是爸爸帶孩子的美。
后來,和他熟絡(luò),聊到這個話題。他問我“為什么中國餐館里、學校門口、游樂場都是媽媽和老人陪孩子,中國的爸爸去哪了?”我有點想解釋,正苦笑。他有點恍然大戶,“我明白了,怪不得電視最火的節(jié)目,叫爸爸去哪了”。
是呀,中國的爸爸去哪了呢?
一定沒有閑著,一定在祖國大好山河各個角落為小家庭而奮斗,一定在綿綿不絕的會議中輪番苦戰(zhàn),一定在出差的間歇還抓耳撓腮給孩子買別出心裁的禮物。
孩子身邊的爸爸,也許在遠方,或在咫尺旁的“遠方”。
“看孩子,是女人的事,好不好?”
“因為孩子,去和領(lǐng)導請假,不好吧?”
“爸爸回完這個微信,別鬧”
“快快,快去找你媽”
“別人家的爸爸不都很忙嘛?”
中國的爸爸,在頂半邊天的中國女人和能干吃苦的中國老人面前,被擠沒了位置。否則,誰愿意主動做一個缺位的爸爸?
沒搬家之前,在大女兒剛出生后,我的小區(qū)院里,有一位同樣醒目的爸爸帶孩子。
帶了沒多久,發(fā)現(xiàn),帶孩子的爸爸換成了奶奶。我有點失落,難得看到一抹綠色也淪陷了。小區(qū)徹底變成媽媽和老人帶孩子的天下。
一直納悶,為什么爸爸就不見了呢?直到一天帶孩子聽到小區(qū)里老人和保姆們聊天,我才明白。
“你看看原來安娜的爸爸老在咱小區(qū)帶孩子,是不是失業(yè)了?”
“好像是,專門陪孩子。”
“誰信呀?”
“肯定工作不好,不好意思說。”
安娜爸爸提早下班回來,路過,一臉通紅,匆匆離開。
我愿意相信,安娜爸爸是因為想陪伴孩子而留下來,有點遺憾的是,“小社會”的輿論不愿意相信。
我大學最好的男性朋友,在女兒出生后,也成了一名全職爸爸。大學老拉著我出來聊人生夢想的他,安心帶孩子,坦然在朋友圈曬娃。
看著他朋友圈曬的“喂女兒吃飯”、“帶女兒去接媽媽下班”的系列溫馨照片,我覺得這是他的人生夢想最重要的一部分。
也許,是因為我的記憶幾乎沒有留下爸爸陪我的印痕,只有媽媽和我在每一個人生重要瞬間的合影。我在看到每一個父子的相處平凡瞬間,都會被暖流擊中。
一個男人最有魅力的時候,不是馳騁沙場的豪情萬丈,不是人在、手機在、心不在的肉體出席,而是愿意為孩子停下來那一秒的暈染柔情。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