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襲人”事件刷爆了朋友圈。
一家四口開車自駕游野生動物園,游覽途中,一位女子突然下車。這時,一只老虎沖到她面前,把她按倒在地,叼住拖走。
女子的媽媽立即下車,試圖營救女子,不幸的是,她被另外一只老虎當場咬死。
年輕女子全身多處被咬至重傷入院,現(xiàn)在還躺在重癥監(jiān)護室。
(當事人遭到老虎襲擊)
野生動物園是否負有管理責任?這個問題仍在爭論中。但無可爭議的事實是,傷者無視動物園的管理規(guī)則,在簽訂協(xié)議后仍違規(guī)下車。
那么,為什么要下車呢?
傷者家屬的回答是:“以為已經駛出了園區(qū)。”事后有媒體報道,女子堅持下車,是因為與男司機發(fā)生爭執(zhí),堅持要求下車換座位。(見鳳凰網(wǎng)報道《游客在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下車 遭老虎襲擊1死1傷》)
如果女子真是因為口角而下車,那么傷害了自己和家人的,其實是她的情緒化。
我們并非指責當事人的情緒化,發(fā)生這樣的悲劇,我們都深感痛心,都希望當事人能早日康復。但發(fā)生如此慘痛的悲劇,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防止這樣的慘劇重演。
情緒化:是對自己、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在極度情緒化的世界里,“情緒暴力”無處不在。
這種“情緒暴力”,體現(xiàn)在一言不合就翻臉,一件小事就能激起激烈的言辭,情緒化的人往往非常敏感,對違背自己心意的小事反應過度。
反應過度往往會產生過激的行為,而被情緒左右的人,無法控制這些行為,任由情緒釀出嚴重的后果。
老虎傷人事件發(fā)生時,女子的兒子就在車上,也就是說,這個孩子親眼看見了母親被老虎拖走、外婆被老虎咬死的慘劇。
我們無法想象這件事帶給孩子的心理傷害,雖然這是一個情緒化的極端案例,但父母情緒化對孩子造成傷害的現(xiàn)象,其實普遍存在。
父母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大喊大叫、甚至粗暴動手,孩子很快會學會這種處事方式,孩子會跟父母一樣,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在學校打同學、說臟話。
從小在孩子心中種下“情緒化”的種子,孩子的暴躁、失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日俱增。
堅決不做情緒化的家長
人為什么會極度情緒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極度情緒化的人,是源于長期的憤怒和自卑。這種憤怒不是對于外界,而是對自己的不滿、對控制世界的無力。
每個人都有情緒,但我們不能讓情緒泛濫,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尤其重要。
當你生孩子的氣時,一定要讓自己“冷”下來,告訴自己不能任由情緒爆發(fā),告訴你自己:我不能成為孩子的壞榜樣。
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請找一個地方獨自待著,千萬不要讓孩子看到你失控的樣子,你的表情、動作,都會讓一個孩子感到極度害怕。
給自己一些時間,等到心情平復后,再去找孩子溝通。
如果你做錯了,一定要跟孩子認錯,讓孩子明白做錯事發(fā)脾氣是不對的,你還可以主動問問孩子的意見。比如:
“媽媽當時很生氣,如果再發(fā)生這樣的事,你希望媽媽怎么說,你才會了解呢?”
“下次發(fā)生同樣的事情,你不想媽媽發(fā)脾氣,你要怎么做呢?”
你還可以請孩子做你的監(jiān)督員,在你即將爆發(fā)的時候,讓孩子提醒你:“媽媽,我們之前說好了不發(fā)脾氣的,我們好好解決問題。”
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呢?下面這5個小提示或許能提供幫助:
? 心里,默默地從1數(shù)到10。
? 深呼吸,直到心情平復。
? 找一個封閉的空間躲起來。
? 努力微笑,微笑的動作能產生積極情緒。
? 想一想:這件事情一年后還重要嗎?
孩子情緒化,如何科學疏導?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個性特點,3歲寶寶的個性特點就是情緒化。
所以,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情緒化時,不要過度擔心,這是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科學疏導就可以了。
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第一步,父母的行為,一定會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
當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父母最好在第一時間“逃離現(xiàn)場”或者假裝看不到,此刻絕對不能給予孩子過多的注意力。
很多孩子希望通過發(fā)脾氣來達到目的,父母要特別警惕這種現(xiàn)象。一旦孩子發(fā)現(xiàn)發(fā)脾氣有效,就會形成這樣的“條件反射”,發(fā)脾氣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如果父母無視孩子的情緒化,過一會兒孩子的脾氣就會過去,這時,父母要跟孩子好好溝通,告訴他正確的處理方式,比如心平氣和地跟父母表達想法,如果孩子下一次做到了心平氣和,父母一定要給予肯定,鼓勵孩子的這種行為。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