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小美
經(jīng)常有朋友說,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什么事都愿意和父母溝通,相處的方式和朋友一樣,而我的孩子卻什么都不愿意和我說,問了也只是敷衍兩句。這是為什么?大王常常跟我灌輸,對孩子要多點嚴厲,不能她想怎樣就怎樣。我們是孩子的父母,我們有權(quán)利管教孩子。是的,我贊同最后的那一句,我們是家長,我們有責(zé)任教育孩子。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chǎn),不能只要求孩子順從而不顧孩子的自尊和要求。
好幾次,我和大王溝通過。你知道為什么小溫馨有時會不要你嗎?他很認真的聽我分析。我們總把自己當(dāng)做高高在上的父母,當(dāng)孩子提出要求時,第一時間我們不是傾聽去了解,而是拒絕。我們從來不把孩子當(dāng)成獨立的個體,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而是認為她小,得聽話,得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如果她反抗,我們會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谜J為是她的問題,是她不乖,不聽話。然后想當(dāng)然的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如果我們試著去理解,傾聽,做她的朋友,和她玩到一塊。親子關(guān)系怎么會不和諧?
生活中太多太多這樣的案例了,很多父母都用言語表達對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可行動上我們卻扭曲了這份愛。我們一直在強迫,不斷去壓制孩子的成長。我們一致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jīng)]有問題,可其實,最應(yīng)該反思和改變的是我們自己。
就小溫馨喜歡一邊吃一邊玩這件事,我不記得自己說了多少遍,警告多少次,甚至我還動過手,但這個問題依然還存在。我們不能忘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想法,有選擇。我們可以引導(dǎo),但不能過多干涉。有的父母會疑問為什么自己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明明自己那么愛她,為她付出很多,可孩子卻不要自己?我們應(yīng)該去反思,而不是把問題折射到孩子身上。想起一句話:方法總比問題多。沒有什么事是解決不了的,打孩子只是不理智的表現(xiàn),并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我知道,很多父母的教育觀念依然還很傳統(tǒng),包括大王他依然認為想讓孩子絕對的聽從自己,不行就打,打到聽為止。雖然至今他也從來沒動個手,只是說說罷了。我以前也認為家里必須要有個人“狠”,得制服得了孩子。面對小溫馨的調(diào)皮搗蛋,偶爾我也會扮扮”虎媽“,可發(fā)現(xiàn)孩子的根本問題沒有解決不說,還影響了我們之間的親子關(guān)系。
再說說隔壁小區(qū)一個父親因為加夜班回家休息,而一旁的兒子一直吵著鬧著要出去玩??蛇@個父親居然暴怒,讓孩子滾一邊去,別打擾自己睡覺。孩子嚇得目瞪口呆沒敢說話。中午時分,孩子閑得無聊,想打開電視看一會。父親不知哪來的情緒,爬起身來對孩子拳打腳踢。他憤怒的是,讓孩子乖乖待著非不聽,偏偏要在家鬧騰不停影響了他的休息。孩子情緒暴漲,和父親大吼了起來。這位父親容不得孩子的反抗,拿起棍子向孩子打去,孩子越躲,他打得越狠。幼小的孩子哪有多大能耐,終究被父親給強制拖到了床上,父親怕孩子再亂跑,急忙用被子捂住孩子的臉。無助的孩子苦苦掙扎,父親依然不肯罷休,最終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這位父親把孩子給捂死了!
在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里,很多父母覺得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和別人無關(guān)。小時候,我有一個很要好的姐妹。她有個弟弟,因為父母重男輕女,每次不管是誰犯錯,父母第一個責(zé)罰的肯定是她。我很同情她,明明不是她的錯,可父母總把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怪在她身上?;氐郊遥兊眯⌒囊硪?。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她的父母讓她跪在門口,拿著皮鞭子抽她的身子。那畫面就好像演電視劇一樣,但卻很真實殘酷。
她挨打了,打得渾身是傷。從此,她有了陰影,恐懼,自卑,不愛說話。當(dāng)時我在想:為什么父母要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小孩,難道除了鞭打,就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了嘛?我記得,那時候我們才七八歲,花一樣的年紀,而她卻充滿了煩惱和憂愁。她曾經(jīng)和我說生活很沒有意思,想過死亡,一死了之,毫無牽掛。小小年紀卻有輕生的念頭,她活得那么艱辛卑微,承受著同齡人所不能承受的痛,到底是父母的問題,還是她的問題呢?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我們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孩子好,那到底什么是為了孩子好?教育并不是萬能的,我們也不可能要求孩子成為我們所成為的那樣。盲目的教育沒有意義,打罵更是傷害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愛是催化劑,是成功教育的動力。想讓孩子對你敞開心扉?想孩子毫無保留得和你分享她的一切?那么就別再把孩子當(dāng)成自己的附屬品,不要企圖去控制孩子的人生,我們要在行動上和孩子成為朋友,學(xué)會欣賞孩子的個性,尊重理解。走進她的小世界,那么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