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只花瓶一砰!”地一聲碎了。
父母過來一看,只見小靜呆立在那里,地上滿是碎瓷片。
“你在這里搗什么亂!你亂動花瓶干什么?”
“不是我弄碎的,是貓碰壞的!”
說這話的時候,貓已經(jīng)跑遠了,它好像知道自己犯了錯而躲了。
“錯了就錯了,還要怪到貓身上,
它又沒在這里,怎么弄的?”
“嗚嗚,真的不是我。”
覺得很受委屈的小靜哇地哭了。
“真的是它打翻的?”媽媽問。
“嗯,我剛剛走到這時,它就從那邊跳過來,剛好就撞在花瓶上了。
我想去扶花瓶,但沒來得及……”“
是這樣的嗎?”“是的。
然后,它就跑到廚房去了,我想它現(xiàn)在一定在害怕呢,因為它做了壞事。”
父母仔細查看,發(fā)現(xiàn)了貓的腳印,知道自己的確錯怪了小靜。
“小靜,對不起,父母錯怪你了!”
父母非常誠懇地說。
小靜睜大眼睛望著父母,停止了哭泣,主動拿起掃帚把地上的碎花瓶片打掃干凈了。
【教育啟悟】
人的情緒是需要適當發(fā)泄的,這是一種心理防御的有效方法。
孩子的心靈脆弱而敏感,他們非常在乎身邊的人,比如父母、老師、伙伴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
很多時候,一句無足輕重的話語,或者在做事時受到一點挫折,便會使他們感覺受到莫大的委屈。
孩子受了委屈,父母首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將情緒發(fā)泄出來,盡管有時他們的方式有些過激,父母也應該給予充分理解。
父母需要做的不是阻止他們,更不是大發(fā)雷霆或使用暴力,而是讓他們懂得發(fā)泄自己的情緒,不能拿別人當出氣筒,也不能失去理智。
當孩子情緒平復后,他會比以前更懂事,還會為自己的過激行為感到慚愧,并對父母的寬容心存感激。
這時,父母再講清道理,孩子就會心悅誠服。
寫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1:
讓孩子把所受的委屈宣泄出來
當孩子覺得委屈的時候,父母要及時了解他們委屈的原因,
不要摻雜自己的主觀臆測,或與孩子一起埋怨,
而應讓他們的情緒得到釋放,并想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轉移對“委屈”的關注度,引導孩子的情緒朝向樂觀、健康方向。
父母應采取接納的態(tài)度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受委屈時,能夠將不快宣泄出來是件好事。
此時,只要孩子的言行不是太過分,父母應該接受、允許孩子適度地發(fā)泄。
之后,好好地去安慰孩子,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如講故事、玩游戲等,
設法使孩子的情緒在爆發(fā)后能夠漸漸平復下來。
但是,安撫孩子不是無條件地順從孩子,
父母毫無原則地一味遷就孩子是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
建議2:
讓孩子主動述說事情的經(jīng)過
等孩了的情緒平靜后,父母可讓孩子述說事情的來龍去脈。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讓孩子主動述說。
當他們提及自己的感受時,鼓勵其說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父母仔細聆聽后,應心平氣和地從他人的角度提出幾個問題問孩子,
引導孩子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建議3:
提高孩子的心理成熟度
心理成熟度差的孩子,不太容易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也不太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從而在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中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
因此,父母要注意提高孩子的心理成熟度,而不是一味覺得自己委屈,要讓孩子學會合理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更加成熟地處理事情。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