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這樣兩類孩子很常見。第一類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百折不撓即使做的不好也要自己做。第二類是:遇到一點小挫折(哪怕是穿衣服穿的不整齊周正)就立刻尋求大人的幫忙,有時候甚至想要放棄自己的嘗試和努力。
這兩種狀態(tài)都沒有錯,如果能夠把這2種狀態(tài)更好的融合,未來孩子在學(xué)習(xí)和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時,他們就會呈現(xiàn)出這樣的狀態(tài):自己先去嘗試和努力,當自己的能力不能給出準確的答案時,他們懂得去尋找?guī)椭?、通過合作完成各項計劃。
這是不是你最想要的孩子的樣子。在達成這樣一個目標之前,你首先得解決這樣的問題:“孩子遇到困難和問題就退縮,就說自己不行”的狀態(tài)要怎么破?要幫孩子解決這個問題最基本的是家長先要擺正心態(tài):教育自己的孩子永遠都不會太遲、他們做不到不是他們不想做他們只是可能會需要幫助而已。
是的,就是這樣的心態(tài),去幫助你的孩子,幫助你的孩子去勇敢的挑戰(zhàn),幫助你的孩子去努力積極的生活,幫助你的孩子更自信和堅強。
1.停止去拯救你的孩子。在生活中我們見到很多忙碌、事無巨細的家長,當孩子有任何問題時,第一時間跳出來想要去拯救你的孩子。當孩子知道他們有后援團之后,就會更加劇“我做不到”的態(tài)度,實際上你對孩子的幫助就是在強化他們這種心態(tài)。穿衣服、吃飯、打掃衛(wèi)生這些小事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只要你能夠把合適的方法教會你的孩子,一步一步的教會他們要怎么做,給孩子很多實踐的機會,他們就會自己去行動。
比如:系紐扣、系鞋帶、穿鞋、穿褲子、吃飯……
2.幫助你的孩子,但是讓他們完成最后一步。不少家長可能也會去說“孩子太小,看起來不忍心那!”那么把問題變的更簡單一些,在和孩子一起學(xué)習(xí)/完成某個技能訓(xùn)練的過程中,手把手的教你的孩子進行的過程中,把最后一步教給孩子去完成。
比如:系鞋帶時讓你孩子完成最后一步的系緊攜帶、系紐扣讓孩子完成最后一顆扣子,在和孩子一起實踐的過程中,從最小的進步和成功開始,慢慢的引導(dǎo)孩子走向更大的成功。
3.讓你的孩子成為家庭專家,幫他們重新定義他們的消極觀念。當孩子一次次的說他們不行、他們做不好的時候,你也知道這是一種特別不積極和樂觀的負面情緒,要怎辦呢?不如找個機會讓你的孩子成為家庭的專家。先去了解你的孩子,他們最擅長的技能是什么?在家庭生活中強化他們的長處,讓他成為家庭生活中某個領(lǐng)域的小專家。比如他們更喜歡昆蟲、他們能夠把事情做的更好、他們知道整理衣服、他們知道要用熱水洗腳……
用這些小事去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信,其實如果家長去回憶自己小時候自己的轉(zhuǎn)變可能都是來源于某個小事上的成功,某次考試突然考了一百分、做某件事突然做好了讓你性情大變,其實你的孩子也需要這樣一個契機,那么為什么你想著去營造這樣的契機呢?
在實際和孩子相處過程中,一旦你的孩子完成了某項任務(wù),就一定要去重新塑造他們積極的想法,比如:“你看,你可以的,你做的很好,不是你辦不到,你沒有堅持,但是你沒有放棄,你真的做到了,給你點贊……”在這樣的不斷的積極累加的基礎(chǔ)上,你就能慢慢蠶食孩子的消極情緒,重塑一個健康積極的孩子。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