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xiàn)代經濟的繁榮發(fā)展,不同地方的人們相遇在同一個城市組成家庭的越來越多,各種地方方言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個家庭里的也就不斷增加。
同時,由于不少家庭爸爸媽媽要上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成為帶孩子的主力軍,講不同的方言,對正處于語言學習階段的孩子有沒有影響呢?
方言能促進寶寶的認知發(fā)展!
目前關于方言作為第二語言的研究不算太多,但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有個特定的稱呼,叫「bi-dialectalism」,不知道怎么翻譯合適,暫且就叫「雙方言」吧。一項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說兩種方言或者一種標準語言一種方言或者多種語言的人,他們的認知發(fā)育特點和我們普通意義上說雙語的人是類似的。
也就是說,和說漢語、英語這兩種語言的人一樣,他們的記憶能力、注意力能力以及認知靈活性比說單語的人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而另一項來自挪威的研究也顯示,在排除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后,說「雙方言」的孩子在閱讀、數學以及英語的能力測試中成績更好。
方言和標準語言一起說,或者兩種方言一起說,同樣對于我們的語言發(fā)育和大腦發(fā)育有益。那媽媽究竟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方言普通話都講好呢?
1、普通話和方言都應該一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就接觸
孩子學齡前的語言學習,側重點應該放在普通話上,家里人多數說方言,不愁沒有語言環(huán)境,但是孩子上學前的普通話學習,還是需要父母多去注意,平時多給孩子聽聽一些普通話朗誦的兒童故事,或者日常多用普通話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有使用普通話的意識。
2、不能夠為了學習普通話而遺棄方言
有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說好普通話,會阻止家里的人和孩子說家鄉(xiāng)話,導致孩子長大后完全不會說方言,甚至聽不懂。這樣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是很不利的。首先是和父母外出,大人們多數說方言,孩子就會覺得很陌生,聽不懂,可能會導致孩子不愿意出門,購物的時候也很不方便。其次是上學和同學們交流,如果大家都說方言,孩子只會說普通話,會有被孤立的可能 ,因為在小孩子的觀念里,會覺得“他和我們說不一樣的話好奇怪”、“我們說的話他聽不懂好麻煩”、“他好像外地人我們不要和他玩了”,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的交友障礙和厭學情緒。
3、不要為了遷就孩子而讓老人說普通話
如果老一輩本身就能夠說好普通話就另當別論,但是多數老人是很少使用普通話甚至完全不會說的,為了孩子而讓自己的父母和孩子用普通話和孩子交流,會讓老人感到很吃力,再者,老人如果用普通話表達不清楚,會讓孩子覺得爺爺奶奶說話我聽不懂,時間長了就不喜歡和老人們交流了,不利于家庭關系融洽。其實,比起老人,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要強很多,與其讓老人去遷就孩子,不如讓孩子去遷就老人,和爺爺奶奶說話的時候就使用方言,和爸爸媽媽交流的時候可以適當使用普通話。
4、要教孩子說普通話,爸爸媽媽首先要說好普通話
說好普通話,不僅僅是會說,還要說得標準。很多家長會在家里和孩子用普通話交流,但是其實很多父母的普通話是不標準的,給孩子語言熏陶是好,但是如果長時間和孩子用不標準的普通話交流,會給孩子造成誤導。如果爸爸媽媽們自己本身就說不好普通話,建議還是少和孩子說普通話吧,家庭熏陶可以借助一些繪本故事朗誦的音頻,有條件的可以考慮給孩子請一個語言家教。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