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雙方對家中的規(guī)則和期待要有一致的看法,該給孩子什么鼓勵、如何處罰,雙方要持相同的意見;若有意見不同時,最好等到孩子不在身邊時再討論,以免孩子學到偏差的想法和行為。父母樹立良好榜樣,孩子會從中獲得更多學習。
自從孩子呱呱落地時,父母親的責任就開始了
要成為一位現(xiàn)代父母絕非易事,除了要照顧日常的食衣住行之外,還要避免小孩生病,還要積極的對小孩的情緒及心理健康下工夫。每個父母都期待孩子過得快樂、行為端正、適應(yīng)環(huán)境,最后還希望他能功成名就。就好象挑蘋果一樣,會將蘋果高高舉起、面對光源,檢查光線照射下的樣子,再輕輕壓壓蘋果看是否結(jié)實?每位父母都企圖找出一顆最完美的蘋果。
經(jīng)常聽到有些人大嘆管教子女,不像二、三十年前那么有效?為何當父母是一份讓人感到困惑的工作呢?現(xiàn)代為人父母比以前更難,原因是現(xiàn)代孩子所承受的壓力來自同儕、來自學校、來自媒體,以及來自父母的婚姻狀況,小孩將感受到的壓力,轉(zhuǎn)化為父母遭遇的教養(yǎng)問題。隨著社會結(jié)構(gòu)的改變,以及社會價值觀的變遷,也影響了父母管教子女的方式。
只給孩子“愛”是不夠的
如果有一天你需要拔牙,當你坐上冰冷的治療臺時,醫(yī)生蒙著口罩對你說:“其實我不是牙醫(yī),也沒有幫病人拔牙的經(jīng)驗,不過請您放心,我拔牙的動作會很溫柔,我會非常愛護我的病人,您只要放輕松就好。”你還會乖乖坐著讓他拔牙嗎?有些父母認為只要給孩子無限的愛,那么他的偏差行為一定能改善,的確,摯愛與溫情是最基礎(chǔ)的感情,但除此之外還需要判斷力和知識。
父母為了讓孩子快樂的成長,以致常常過度的保護,即使孩子沒有特別的努力,也大聲贊賞,一旦子女承受挫折時,就難以處理自己的困難;有些父母因為對于管教方式?jīng)]有自信,擔心子女不喜歡自己,或擔心傷害親子的感情,因而害怕糾正或處罰子女,放任孩子不守規(guī)矩;也有些父母為了要保護子女,怕他們做出錯誤的選擇,而幫忙子女做太多決定,這樣會讓孩子以為自己無能決定,顯得較無自信。
父母捍衛(wèi)子女,不讓子女們受到痛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過度的保護,反而會讓孩子缺乏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愛很重要,但卻無法保證孩子會出現(xiàn)良好的行為。孩子不但需要有愛心的父母,他們更需要接受過訓練的父母。
管教不等于處罰
每當問及家長如何管教孩子?大部分都會回答是如何處罰孩子、如何威脅恐嚇,但終不能改善孩子的偏差行為,不但使自己筋疲力盡、心力交瘁,覺得自己好象只會處罰孩子而已,最后責怪自己,認為自己是個可悲、又不適任的父母。
管教當然不等于處罰,管教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學會如何和你合作,而不是被你控制,也就是說讓子女學會選擇守規(guī)矩的行為來和你合作,因為他們知道守規(guī)矩的感覺很好。當你在管教孩子時,必須要思考:“我要怎么做?才能讓他有所學習?不會再出現(xiàn)不好的行為?”
尤其當孩子愈來愈大,你就愈需要他的合作,因為你將會愈來愈無法控制他。你必須要相信孩子是有和你合作的意愿,當孩子還小就必須要教導他決定自己的行為,然后為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如果你要強行控制他,他不但不會發(fā)展出自制的能力,還會使他的行為容易失去控制。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